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应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快速诊断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主要依据晶体液相振荡理论,运用压电传感器与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对标本中靶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使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先以结核分枝杆菌DNA探针结合在基因芯片表现,然后将106例结核患者标本DNA分别与之杂交,将杂交信号通过数频处理器以频率变化值的形式输入电脑,再以专用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42.5%,以PCR扩增法及涂片法对相同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8%和17.0%,同时对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检测。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是一种比PCR扩增法更简便、快速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循证检验医学观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血糖浓度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对临床的应用价值和循证检验医学思路的可行性。方法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是用证,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评价应基于大样本人群研究,而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检测价值依据的“金标准”。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直接影响将来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 用糖化血红蛋白来监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诊断或辅助诊断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63.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utosomal dominant RP,adRP)。目前RP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群。目的:研究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101例无亲缘关系的RP患者均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门诊及香港眼科医院1998—01/2001—12的就诊患者,年龄10~79岁(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40岁。纳入标准:符合国内外RP诊断的通用标准者(包括眼底镜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测试)。排除标准:其他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为190例健康成年人(无RP家族史及眼部检查无RP及其它眼部疾患),以确定所检测到的变异是否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方法:在101例RP患者中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RP1基因全编码区范围内的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中RP1基凶在所有RP患者中的突变检出率为1/101,突变最终导致RP1蛋白严重截短,疾病的表型可能源于功能性RP1蛋白合成量的不足。此外在本研究人群中还发现10个错义突变,除M4791的病理意义未确定之外,其余均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结论:RP1蛋白中相应片段(密码子1052~1933)的缺失会导致RP的发生。大范围的RP1基因分型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且可同时发现更多的RP致病突变以及不同于其他种族人群的RP1基因多态变化,进而从根本上治疗RP,彻底提高其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4.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登革热的病原体.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将登革病毒分为1、2、3、4 四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dengue virus infect,DVI)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e fever,DHF),后者死亡率较高.登革热是一种热带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其传染性仅次于艾滋病和非典.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命名为登革热.  相似文献   
65.
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皮肤正常微生物菌群.现已证明CNS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而产生粘液物质(Slime)是CNS 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与细菌的粘附,定植,抗药性及毒力关系密切.因此测定CNS 的Slime,对CNS 引起的医院感  相似文献   
66.
ragl或rag2基因的错义突变可使其编码的重组酶活性部分受损,导致V(D)J重组发生倾向于产生单克隆的活化Th2的改变,结果引起一类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称为Omenn syndrome(OS)。OS的准确诊断有赖于RAGs基因的直接测序分析,它也是目前在SCID和OS家族中调查胎儿是否受其遗传影响的最有效方法。RAGs基因编码的重组酶催化V(D)J基因重排时,发生的错误识别可导致抗原受体基因和癌基因染色体易位,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RAGs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Na+浓度值对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 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乙型脑炎病毒探针,然后分别在pH 7.6的10 mmol/L PBS缓冲液(含Na+浓度值0.1~0.6 mol/L)中和终浓度为1.0 μmol/L的JEV靶序列杂交,分别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 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是先上升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0.3 mol/L Na+浓度为分界线;杂交平衡时间同相位变化一致,当PBS中Na+浓度为0.3 mol/L,杂交反应的平衡时间为33 min.结论 随着Na+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呈典型的饱和曲线趋势,PBS中Na+浓度0.3 mol/L,杂交反应平衡时间33 min,是LSAW-JEV基因传感器杂交的最适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新型的漏声表面波(LSAW)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靶序列浓度对其杂交效应和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 LSAW传感器表面先固定上1.0 μmol/L的肽核酸(PNA)探针,观察终浓度为1 pg/L~1 mg/L的HPV靶序列DNA与探针进行杂交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并对相位下降值与靶序列浓度做线性回归,确定其线性范围.结果 随着靶序列浓度从1 pg/L增加到1 mg/L,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下降值呈先增加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100μg/L为分界线,而杂交平衡时间并没有显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在1 pg/L~100μg/L的HPV靶序列浓度范围内,相位变化与靶序列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P=2.3392 1gC+14.584,相关系数r2=0.9622.结论 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下降值呈典型饱和曲线趋势,靶序列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 pg/L~100μg/L.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作为白血病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MSP和RT-PCR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未治疗)外周血雌激素(ER)受体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表达状态,Western-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株以5'-Aza-Dc去甲基化前后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6种白血病细胞株以5'-Aza-Dc去甲基化后ER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97.5%的急性白血病患者ERα-A启动子呈甲基化状态并导致其表达异常.结论 白血病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ERα-A)存在异常甲基化现象并导致其基因表达沉默,可能为白血病的致病机制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提示ERα-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有可能成为白血病的新的参考标志物.  相似文献   
70.
2006-2008年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医院2006-2008年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变迁的特点.方法 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24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鉴定,药敏用K-B法,用WHONET5.4软件对2006-2008年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血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稳居2006-2008年血行性感染病原菌的首位,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导致血液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血行性感染有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血行性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达100.0%,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且2008年的敏感率较之前2年有上升趋势;各类抗菌药物对血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普遍较低,且此菌耐药性明显上升;血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且有所上升(20.0%~69.2%)外,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低(0~41.7%),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对血培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未出现耐药菌株.结论 血行性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变化,加强血行性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