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的不由自主抽动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自拟止痉汤加减治疗本病6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门诊患者,就诊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中,男12例,女5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2岁,平均46岁;病程1年以内12例,1—5年30例,5年以上22例。对照组64例中,男15例,女4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平均43岁;病程1年以内13例,1~5年33例,5年以上18例。患者…  相似文献   
53.
“名师出高徒”足以表明教师是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笔通过对15所承担我校医学检验本、专科学生实习教学的医院师资队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实力不强,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为了尽快改变现有局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策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为造就检验医学教育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探讨巢式PCR(Nest PCR)检测器官移植术后受体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并与传统ELISA法作方法学对照。方法:巢式PCR针对HCMV AD169株IEA基因设计内外两对引物,对59例肝、肾移植术后受体(肝移植27例、肾移植32例)血、尿标本进行HCMV DNA检测。分离血清作EIASA检测IgG、IgM。结果:血液Nest PCR阳性率肝移植62.9%,肾移植46.8%;ELISA法阳性率:IgC35.5%,IgM27.1%,IgG+IgM18.6%,IgM阳性标本(16例)DNA检测皆为阳性,6例IgG、IgM皆阴性标本DNA检测仍为阳性。两法检测,P<0.05,证明两法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巢式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诊断HCMV感染的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传统ELISA,能弥补ELISA的假阴性,更适用于临床检测器官移植术后HCMV感染。  相似文献   
57.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的无创负压吸引头,吸引治疗外耳道炎、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无创细硅胶管伸入外耳道内、鼓膜穿孔内负压吸引清理外耳道和中耳内分泌物,治疗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结果:所治疗120例,25例为外耳道炎、91例化脓性中耳炎、4例乳突根治术后继发感染,均获干耳.结论:自制无创吸引头负压吸引清理治疗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的方法,是简单、易行、损伤小,病人痛苦小,疗效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8.
应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快速诊断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主要依据晶体液相振荡理论,运用压电传感器与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对标本中靶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使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先以结核分枝杆菌DNA探针结合在基因芯片表现,然后将106例结核患者标本DNA分别与之杂交,将杂交信号通过数频处理器以频率变化值的形式输入电脑,再以专用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42.5%,以PCR扩增法及涂片法对相同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8%和17.0%,同时对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检测。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技术是一种比PCR扩增法更简便、快速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9.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循证检验医学观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血糖浓度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对临床的应用价值和循证检验医学思路的可行性。方法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是用证,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评价应基于大样本人群研究,而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检测价值依据的“金标准”。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直接影响将来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 用糖化血红蛋白来监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诊断或辅助诊断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60.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utosomal dominant RP,adRP)。目前RP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群。目的:研究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101例无亲缘关系的RP患者均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门诊及香港眼科医院1998—01/2001—12的就诊患者,年龄10~79岁(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40岁。纳入标准:符合国内外RP诊断的通用标准者(包括眼底镜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测试)。排除标准:其他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为190例健康成年人(无RP家族史及眼部检查无RP及其它眼部疾患),以确定所检测到的变异是否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方法:在101例RP患者中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RP1基因全编码区范围内的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中RP1基凶在所有RP患者中的突变检出率为1/101,突变最终导致RP1蛋白严重截短,疾病的表型可能源于功能性RP1蛋白合成量的不足。此外在本研究人群中还发现10个错义突变,除M4791的病理意义未确定之外,其余均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结论:RP1蛋白中相应片段(密码子1052~1933)的缺失会导致RP的发生。大范围的RP1基因分型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且可同时发现更多的RP致病突变以及不同于其他种族人群的RP1基因多态变化,进而从根本上治疗RP,彻底提高其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