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7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275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68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834篇
内科学   466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282篇
特种医学   2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57篇
综合类   1925篇
预防医学   595篇
眼科学   175篇
药学   626篇
  9篇
中国医学   742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由于低位直肠癌行治愈性切除后存在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障碍 ,因此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困绕外科界的一大棘手问题。随着Heald[1] 等在 1982年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mesorectalexci sion ,TME)或称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 (completecircumferentialmesorectalexcision ,CCME)这一新技术以来 ,上述问题才得以改观[2~ 5] ,目前 ,TME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并已成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本文将TM…  相似文献   
112.
腰骶部SPR术中脊神经前后根定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为SPR提供可靠的术中脊神经前、后根鉴别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成人脊柱标本上,去除后部结构,暴露整个马尾神经,对L1~S2节段的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脊神经后根位于马尾的后半部,前根则位于前半部。脊神经后根较相应的前根粗大,后根从L1~S1逐渐增大,以S1为最粗大;前根则以L3最粗大。相应前后根出硬脊膜前,有一段相互贴附并紧贴硬脊膜侧壁。结论:在多椎板切除SPR术中前、后根的定位及鉴别,暴露时可根据前、后根出硬脊膜前的相互贴附;在限制性椎板切除时则可通过脊髓外侧索和L1前、后根之间的最下端的齿状韧带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13.
<正> 半膜肌是股后群肌内侧的一块,肌块大,腱膜长,有较长的血管神经束,切除后对功能影响不大。因此,半膜肌有可能成为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一个良好的肌瓣。在临床上尚未见有用于游离移植的报导。对于半膜肌的研究,国内已有摘要报导,但主要涉及肌的血管神经体质资料。本文从应用角度对半膜肌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以期对半膜肌的游离移植有所帮助。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4.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穿动脉和腘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皮瓣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12~44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膝、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5.
手舟骨的形态、血供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100侧手舟骨,30侧手标本和4个新鲜手血管透明标本上,观察了手舟骨的形态,表面投影和血供规律。手舟骨有84%是中部细小型,故多发生中部骨折。舟骨滋养孔83.9%集中手舟骨背外侧面,采用背侧手术入路时,尽可能减少对腕背侧韧带的剥离或横断,以保护部份血供来源。舟骨内固定进针时,可采用手背伸30°,内收10~15°,按舟骨结节至桡骨背侧结节下缘这个表面摄影穿入,方向以与水平线呈20~25°,与前臂冠状平面呈30~45°为宜。  相似文献   
116.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 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 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 mm) 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7.
解剖一具成年男尸 ,年龄约 30岁 ,身高 1 70cm ,肥胖体型 ,发现左侧双肾孟双输尿管畸形 (附像片 )。报告如下 :左肾位置外形正常 ,但见肾门处有双肾孟穿出 ,上位肾孟在肾动脉后上方出肾门后下行 ,移行为直径约 5cm长的输尿管 ,此输尿管全长约 30cm。下行迂回曲折逐渐变细 ,跨髂总动脉处约 2cm ,输尿胱开口处约 1 5cm。整条输尿管形如肠管 ,其行程无异常 ,此输尿管内无结石等异物。下位肾孟在肾动脉的后下方出肾门下行 ,移行为正常输尿管。上位输尿管膀胱开口处位于下位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的后下方。右侧肾孟及输尿管未见异常。输尿管的异常包…  相似文献   
118.
带血管蒂肋骨瓣转位行胸,腰椎植骨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为带血管蒂肋骨瓣行椎体植骨融合术式的开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标准肋(第3~10)的形态、血供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术式设计。结果:带血管蒂肋骨提供的骨瓣长达8.0~11.7cm,高为1.2~1.5cm,厚为0.5~0.7cm,可融合3~5个椎体。结论:选用右侧入路、以肋间血管上支为蒂、采用接受融合椎体上方或下方1~2个椎体相对应的肋为供体。  相似文献   
119.
本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LSA与TSA含量(175±61mg/L与1025±388mg/L,n=72)均显著高于良性血液病组(110±46mg/L与733±295mg/L,n=80)和对照组(93±19mg/L与639±178mg/L,n=205)(P<0.001)。测定血清LSA与TSA诊断恶性血液病的敏感度分别为87.5%与72.2%(P<0.05),特异度分别为72.5%与67.5%(P>0.1),准确度为81.6%与71.7%(P<0.05),诊断效率为63.4%与48.7%(P<0.01),证明LSA对恶性血液病诊断的价值优于TSA。该二法诊断恶性病的假阳性主要来自感染性疾病。血清LSA含量监测对患者疗效与病情监视、预后分析等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拉普拉斯算子的血液细胞图像边缘识别方法。材料和方法:取正常人血样5mL。制成血液细胞图片12片,对血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滤除细胞图像中的干扰成份。根据血液细胞边缘附近的灰度分布梯度较大的特点,采用拉普拉斯算子及双阈值法对其进行边缘检测和识别。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小波变换和拉普拉斯算子的边缘提取算法对血液细胞图像边缘提取有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对血液细胞的形态学分析、分类和识别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