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溴甲酚紫与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和评价溴甲酚紫 (BCP)法和溴甲酚绿 (BCG)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ALB)的效果。方法 用BCP法和BCG法同时测定混合血清ALB ,进行重复性、回收率、干扰试验、线性范围、方法对比试验等。结果 用BCP法测定血清ALB ,批内试验S =0 .465,CCV =1.18% ;批间测定S =1.162 ,CCV =2 .91% ;平均回收率为 99.3 % ;线性范围 5.0~ 85.0g/L ;BCG法测定ALB ,批内试验S =1.0 2 3 ,CCV =2 .15% ;批间测定S =2 .63 5,CCV =5.66% ;平均回收率为94.7% ;线性范围 5.0~ 59.5g/L。BCP和BCG两种方法测定血清AL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且呈正相关 (r =+ 0 .93 6)。结论 BCP法测定血清ALB较BCG法测定的重复性较好 ,回收率高 ,线性范围稍宽 ,抗干扰性强  相似文献   
82.
化疗药物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血管内炎症,一旦漏入皮下组织则会造成皮下组织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组织坏死和溃烂。现将我院肿瘤科4 a来对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0例,女87例;年龄22~81(平均58)岁;住院天数:最长256 d,最短5 d,  相似文献   
83.
中医认为,"脚是人的第二个心脏",由此可见脚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它不仅是我们行走的工具,更可以折射出身体的好坏,从而通过按摩进行调节诊治.随着历代医者的不断摸索和探究,足疗的强体健身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85.
我们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收到满意效果。两院于1991~1993年收治368例慢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接受诱导化疗的222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中性粒细胞(ANC)≤1.5×109/L时应用GM-CSF(3~5 μg·kg-1·d-1, GM-CSF组)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2~5 μg·kg-1·d-1, G-CSF组), 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时停用。比较两组患者IFD(包括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及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IFD发生率为8.1%(18/222)。GM-CSF组和G-CSF组IFD发生率分别为3.5%(3/85)和10.9%(15/137),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 P=0.049)。GM-CSF组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9例及G-CSF组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15例患者中, 发生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为0、7例,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MM患者应用GM-CSF可减少IFD和突破...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护士组织支持感、负性情绪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提升护士工作投入及改善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Chinese Short Version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及工作投入量表对郑州市3...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髓系肉瘤( myeloid sarcoma,MS)伴 T细胞异常表达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 2021年 8月 6日确诊的 1例髓系肉瘤,采用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 EBER检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原位杂交 EBER结果,随访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 52岁,活检部位为右颈部淋巴结,镜下髓系肉瘤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幼稚,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像易见,散在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CD43,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CD56阳性; CD34及 CD7部分阳性; CD3,CD4,CD8,CD2, CD5,TdT,CD20,CD79a,CD19,PAX-5,Grb,TIA-1,MUM-1,CD10,ALK,CD117和 CD1a阴性, CD21未见 FDC网,Ki67指数约 60%。原位杂交 EBER阴性。结论 髓系肉瘤表达 T细胞表面标志罕见,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形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等综合分析判断,以避免误诊为其它淋巴造血来源肿瘤。  相似文献   
90.
恶性肿瘤病人确诊后,在医院经一殷时间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转,大多回家中休养,定期复查、治疗。此类病人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心理障碍,由于年龄、职业、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及性格的不同.表现为多样化。约有90%的患有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甚至轻生等等。因此,病人出院后家庭护理的质量及患自身疗养对提高疗效、延长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