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炎性趋化因子MCP-1及致纤维化因子TGF-β1在胆道梗阻早期大鼠中的表达及与肝脏损伤相应指标的关系.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胆道梗阻组.术后10 d,各组大鼠检测血清ALT和BIL-T值,肝脏匀浆组织测得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应血清TGF-β1指标,免疫组化表达肝脏MCP-1的浸润程度.结果 相比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的各检测指标,早期胆道梗阻组大鼠肝脏MDA含量、MCP-1表达强度及血清ALT、BIL-T、TGF-β1水平均升高.胆道梗阻早期大鼠肝脏MCP-1表达与血清ALT及BIL-T升高有关,MCP-1高表达还与肝脏氧化应激指标MDA含量增加有关.血清TGF-β1水平升高只与血清ALT及BIL-T数值增加相关.而与MDA含量增加无关.结论 胆道梗阻早期大鼠肝脏MCP-1高表达及血清TGF-β1指标升高均与肝脏损伤及胆汁淤积有关,同时MCP-1的高表达还与肝脏氧化应激一致,二者对胆道梗阻早期肝脏损伤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CP-1 and TGF-β1 in early stage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and explore its relation to liver correlated injury indexes in rats. Methods 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sham-operated group and biliary obstruction group. On day 10, serum ALT and BIL-T levels were determined in inferior caval blood and hepatic MDA was estimated in liver homogenates. Meanwhile, serum TGF-β1 level was measured by ELISA and the MCP-1 infiltration deter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erum ALT and BIL-T values were elevated. Meanwhile, the liver MDA content was increase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MCP-1 was augmented and serum TGF-β1 was over-expressed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rats. The hepatic MCP-1 expression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levated ALT, BIL-T and MDA levels. However, the serum TGF-β1 content only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LT and BIL-T. Conclution Hepatic MCP-1 and serum TGF-β1 ex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is related to liver injury and extrahepatic cholestasis. Meanwhile, the hepatic MCP-1 ex-pr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hepatic oxidation stress. They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liver injury in rat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Vater壶腹部腺癌不同病理分型特征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因素,以期提高Vater壶腹部腺癌术后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Vater壶腹部腺癌病例资料,并依据病理HE染色对所有病例进行亚型分组,分为肠型组、胰胆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肿瘤蛋白标志物MUC1、MUC2、CK7、CK20及CDX2在各亚型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各组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局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选择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结果所选病例中包括肠型20例,胰胆管型34例和混合型11例。分析3组病例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肠型组中CDX2、CK20和MUC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胰胆型组(100%vs 2. 94%,85. 00%vs 0,55. 00%vs 14. 71%)(χ~2值分别为49916、42. 178、9. 806,P值均0. 01),而胰胆型组CK7及MUC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肠型组(97. 06%vs 20. 00%,94. 12%vs500%)(χ~2值分别为34. 665、42. 082,P值均0. 01)。混合型组常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的共表达,且各标志物的阳性表达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3组病例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组织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预后分析提示:3组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 00、4950和56. 00个月,组间比较结果提示肠型组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优于胰胆型(60. 00%vs 32. 35%,55. 00%vs 23.53%)(χ~2值分别为5.206、6.140,P值分别为0.023、0.013),混合型介于二者之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不同病理亚型的Vater壶腹部腺癌组织中MUC1、MUC2、CK7、CK20及CDX2的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联合测定以上5种肿瘤蛋白标志物,可以更好地明确Vater壶腹部腺癌的病理分型,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对Vater壶腹部腺癌进行预后判断和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提高侵犯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方法 对11例胰头癌患者施行包括受侵PV/SMV在内的根治性整块切除术。结果 11例患者中3例行血管段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2例行血管段切除、血管端端吻合术,6例行血管壁楔形切除后修复术。术后并发切口裂开1例,顽固性腹水1例,肝功能损害加重1例,无胆胰漏、出血并发症。临床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 对单纯侵犯PV/SMV的胰头癌行根治性整块切除术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病灶,达到根治性治疗的目的,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病死率并未明显增高,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5.
肝切除治疗胆源性肝脓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1a来采取病肝切除治疗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18例.其中结石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肝脓肿15例,胆总管癌致胆管梗阻并发肝脓肿1例;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并发肝床多发性脓肿2例.行左半肝切除2例,肝左外叶切除13例,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15例附加胆管探查、引流术;胆囊+肝床切除2例.结果全组18例全部治愈.除术后有"T”型管周围感染2例,左膈下感染1例,胆瘘1例外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13例,除因癌转移死亡1例外,其余12例均健在.结论由于切除了病灶,清除了感染源和结石形成的场所,消除了病因,防止了复发,疗效确切,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再次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的经验,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6例胃癌术后再次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1例空肠套入式吻合术。结果: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胰漏1例,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胃癌术后复发累及胰头或胃癌侵犯胰头,无远处转移,一般状况良好者,可考虑行PD。  相似文献   
27.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9年5月经手术并病理证实为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1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 术前查超声、CT和MRCP,确诊率分别为50.0%(5/10)、66.7%(6/9)和83.3%(5/6).完整手术切除率为91.7%(11/12),姑息切除1例.术后胰漏3例,2例治愈;1例术后1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胰漏合并腹腔感染.1例术后2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联合应用影像手段可以提高确诊率;对于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应积极手术,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1月11例HP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1例肝门部胆管癌按Bismush-corline分型,Ⅲ型8例,Ⅳ型3例.肝方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肝尾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右半肝+尾状叶+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左半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无死亡.胆漏3例,胰漏1例,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1例,随访8例,最长者63个月.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累及胰十二指肠区域者,HPD可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249例外分泌源性胰腺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分泌源性胰腺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基因产物表达和意义。方法 对249例胰腺癌按wH0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同时对发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侵袭转移等进行分析。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对167例胰腺癌和101例癌旁胰腺组织p53、p14^ARF、p21^WAP1、ATM、MDM2、p33^INGT基因表达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 249例胰腺癌中,男:女:2.04:1,40岁以上占94%,肿块3cm以上占65.9%,胰头部位占71.1%,导管腺癌占81.1%,发现6例黏液性非囊性癌。伴有十二指肠浸润、局部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者占32.5%,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者占44.97%。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p53阳性率为57.5%,p14^ARF阳性率35.3%,p21^WAF1阳性率39.5%,ATM阳性率67.7%,MDM2阳性率64.1%,p33^ING1阳性率77.2%。61例有随访资料,患者平均存活16个月。结论 胰腺癌侵袭转移发生率高,特别是周围神经浸润可能为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6种肿瘤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是一个复杂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0.
血管结扎系统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研究血管结扎系统(LVSS)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方法LVSS应用于贵门周围姐管离断术,共施行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24例,术中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胃底周围血管(包括胃左血管)均以血管结扎器闭合、切断;脾切除后,脾静脉和脾动脉(直径小于7mm者)也以结扎器闭合。与24例常规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VS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腹水减少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短著差异。结论LVSS对于减少线结残留、扩大手术视野、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