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目的了解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为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中小学生中抽取12~18岁藏族健康女性青少年336名,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水平。结果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与年龄不相关(P>0.05),但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0.05)。血清P,ALP,BAP,BGP水平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且各指标在多数年龄组表现为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值均<0.05)。除血清钙外,其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居住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各指标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22.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对西藏地区自愿参加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94.53%。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总分为(5.05±2.74)分,242人中睡眠质量差者37人,检出率为15.3%。其中汉族学生PSQI为(5.32±2.96)分,藏族学生PSQI为(4.83±2.54)分,不同民族人群的PSQ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SQI为(4.48±2.75)分,女性PSQI为(5.53±2.64)分,不同性别人群的PS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藏地区医学生女性较男性的睡眠质量差。  相似文献   
223.
目的:通过MRI和VGStudio MAX 2.2软件对中国汉族成人脑桥及小脑设定径线进行测量,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高以及体质量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方法:用VGStudio MAX 2.2软件对MRI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直接用软件测量工具对脑桥及小脑的相关径线进行测量,并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桥横径线、小脑横径线、小脑矢高径线在男性中的均值分别为23.78±2.58,37.04±5.86,50.27±4.91;在女性中的均值分别为22.83±2.06,36.01±5.38,47.79±5.06。结论:中国汉族成人脑桥和小脑测量径线的值均存在性别差异;且在女性中脑桥横径线的测量值与体质量、年龄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收集西藏那曲藏族居民体成分数据,探讨其体成分分布及随年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超重和肥胖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那曲藏族成年人共646例(男359例,女287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受试者体成分各指标,所获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脂肪量、体脂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外,其他指标男性均高于女性,各指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BMI、脂肪量50~岁组达峰值,其他指标在30~岁组达峰值;女性蛋白质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内脏脂肪等级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在40~岁组达峰值。年龄与BMI、脂肪量、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各指标各年龄组间比较具有一定程度的统计学差异。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5%和15.9%,女性为23%和20.6%,且随年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西藏那曲藏族成人体成分特点与已有报道的其他地区、民族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藏族成人体成分各指标也各具特点,那曲藏族围绝经期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是脂肪相关慢性疾病防治的关键人群。  相似文献   
225.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西藏藏族青少年脂肪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西藏藏族青少年身体各部脂肪含量的数值,提出适合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含量基准值,探讨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1427例(男为710例,女为717例)父母均为藏族的西藏藏族健康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等与脂肪相关的数值,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所有结果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 西藏藏族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脂肪总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男性均低于女性(P <0.05)。总体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结论 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有关,体现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226.
西藏那曲藏族学生砖茶型氟牙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西藏那曲藏族学生氟牙症流行情况及发病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17周岁的471名藏族学生进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氟牙症按Dean分类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11.5进行统计分析,饮用酥油茶与氟牙症的相关性分析用Mantel—Haenszel.X^2检验。结果氟牙症患病率为53.5%,氟牙症指数为1.09,属中度流行地区;饮用水源氟化物含量不高(0.03~0.34mg/L),当地常用茶叶的氟化物含量高于内地(t=3.445,P〈0.05),氟牙症的发生与饮用酥油茶呈高度正相关(X^2MH=9.865,P〈0.01;OR=2.065,P〈0.01)。结论7岁前长期大量食用酥油茶是当地藏族学生氟牙症流行的主要病因,即属于砖茶型氟牙症;建议调整饮食结构,改进茶叶品质,减少酥油茶摄入量,以降低氟牙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27.
#br# 中国北方、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将中国北方、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性。方法 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 732例(男性5840例,女性5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并将各指标均值与南方汉族资料进行差异统计学检验。 结果 与南方汉族相比,北方汉族头较宽、较高,两下颌角间较宽,两眼间距离较大,面较高,鼻背较高,鼻与红唇距离较大,耳大,但头较短,面较狭,鼻较短,唇较薄。与南方汉族相比,北方汉族男性头更圆、更高、更狭,面更狭,鼻更阔。北方汉族女性头面部特征与男性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北方汉族女性比南方汉族鼻更狭些。 结论 遗传因素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调查河南汉族人群的头部形态特征,探讨人体头部长度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手册(第2版)>方法,对河南汉族成人1 050名男女的头长、头宽、面宽、额最小宽、下颌角宽、眼外角宽、眼内角宽及身高进行体质测量,与国内其他民族聚类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河南汉族成人头部7项长度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除头宽和眼内角宽外其余均有性别差异;男女头部7项长度指标与身高存在一定线性相关,下颌角宽相关较大;聚类分析表明,河南汉族成人头部特征与东乡族、土族、回族和苗族相近.结论 河南汉族成人头部7项指标具有北方民族的特征;单项长度指标推算身高误差较大,多项长度指标分析相关系数及调整决定系数偏小,对身高推测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成年人跟骨骨密度年龄增长的趋势、为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及合理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提供指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AchillesExpress超声骨密度分析仪对辽宁地区1127例(男性412人,女性715人)20~70岁健康成年人进行左足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在20~年龄段,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值逐渐降低。其中女性在50~年龄段骨密度降低最为明显,男性骨密度下降平缓;在不区分性别情况下,除20~年龄段外,各年龄段均与下一相邻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区分年龄情况下男女之间跟骨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性骨密度降低最明显的是在50岁以后,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230.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