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12.
雷振  席焕久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295-298,382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成年人跟骨骨密度年龄增长的趋势、为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及合理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提供指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AchillesExpress超声骨密度分析仪对辽宁地区1127例(男性412人,女性715人)20~70岁健康成年人进行左足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在20~年龄段,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值逐渐降低。其中女性在50~年龄段骨密度降低最为明显,男性骨密度下降平缓;在不区分性别情况下,除20~年龄段外,各年龄段均与下一相邻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区分年龄情况下男女之间跟骨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性骨密度降低最明显的是在50岁以后,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214.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栓前状态的出现及其诊断学意义。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0只。A组 :间隔 2 4h耳缘静脉内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每次 4 0 μg kg。B组 :注射方法同A组 ,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立即注射一次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C组 :一次耳缘静脉内注射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D组 :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注射后 2 4h、7d及 2 1d ,进行血小板、血脂和血浆粘度测定 ,2 1d取股骨头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A及B组用药后 2 4h血小板计数减少 (P <0 0 1) ,血浆粘度、血脂升高 (P <0 0 1) ,用药后 7d、2 1d ,A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 ,B组持续异常 ,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C组用药后 7d及 2 1d血小板降低 (P <0 0 1)、血浆粘度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B组 2 1d股骨头病理切片见骨细胞变性、坏死 ,较A、C组为重。结论 激素通过增强由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 ,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5.
肝细胞线粒体周围内质网的三维重建与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线粒体与周围内质网的结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肝组织连续超薄切片 ,通过电镜观察线粒体与其周围内质网的结构关系 ,重建其三维模型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 连续切片和三维模型的观察显示 :大多数线粒体周围既有RER ,又有小囊泡状的SER ;少数线粒体则仅有小囊泡状的SER。这些内质网与线粒体紧密相贴 ,其间隙小于 30nm ,间隙内没有任何细胞器。体视学分析显示 :肝细胞内有 2 6%的RER和 32 %SER贴附在线粒体的周围。结论 肝细胞线粒体通常在内质网包绕下执行生理功能 ,二者是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西藏拉萨与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和骨钙素(OC)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拉萨和那曲地区12~18岁健康藏族青少年共1458人,测定身高及血清BAP的活性及OC的含量。结果拉萨男性血清BAP、OC在13~14岁均出现高峰;女性12岁时值最高。而那曲地区男女性血清BAP、OC水平在大部分年龄组明显低于拉萨男女性(P〈0.05)。男性BAP、OC出现高峰的年龄提前1年。2组随年龄增大,血清BAP、OC值均明显下降(P〈0.05)。但拉萨女性在16岁以后,那曲男性16岁以后、女性15岁以后,各年龄组血清BAP、O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P、OC水平均与身高密切相关(r=0.42。0.41,P〈0.01)。结论拉萨与那曲藏族青少年男女血清BAP和OC水平均与年龄、性别呈显著相关。但那曲地区青少年BAP和OC水平均低于拉萨地区青少年,且高峰期提前,高水平持续时间短,可能是该地区身高较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17.
目的:获得藏族皮纹密度的基本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拓印拉萨市6所大、中、小学藏族学生的掌指纹,观察皮纹密度,并测量身高、体质量、掌长、手长、手宽5项指标。结果:藏族青少年的皮纹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并有性别差异。结论:藏族青少年的皮纹密度在青春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大,其皮纹密度大于同年龄组汉族。  相似文献   
218.
目的:通过对西藏藏族mtDNA D-环区HVR-Ⅱ序列碱基序列的测定,了解其序列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扩增后产物直接测序法对61(拉萨30、那曲31)名藏族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HVR-Ⅱ区进行序列检测。结果:HVR-Ⅱ中420个碱基序列与Anderson序列进行比较,拉萨和那曲分别有41、42处突变,构成26、25种单倍型,基因差异度分别为0.9862和0.9806,偶合概率分别为0.0467和0.0510。结论:mtDNA D-loop区HVR-Ⅱ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多态性,在人类学、法医学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9.
目的:探索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用人参皂甙(Ginsenoside,GS)与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成GC-LA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杀伤活性,并与LAK细胞相比较;结果:效应细胞GS-LAK在增殖数量和杀伤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活性等方面均优于LAK细胞,且IL-2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220.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角度变异对腰椎滑脱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因腰痛就诊行腰椎CT扫描的病例,将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30例设为病例组;腰椎未见明显异常3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每个层面的小关节角度差异、腰椎小关节的两侧角度差异,并与国外60例在同一层面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7.9±6.3)°、(37.5±7.3)°、(37.9±7.7)°,对照组分别为(53.1±7.3)°、(40.5±6.3)°、(38.5±7.3)°,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8.1±6.0)°、(37.9±7.4)°、(37.6±7.6)°,对照组分别为(52.3±7.6)°、(41.6±6.0)°、(38.2±7.2)°,两组在L3~4、L4~5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L5~S1层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小关节两侧角度在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国外病例腰椎小关节角度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小关节角度减小可能是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基因表达.通过测量腰椎小关节角度,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对减少、减轻腰椎滑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