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81.
目的 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的数值,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及分布的不同。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进藏工作汉族男性与西藏藏族男性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337人(汉族男性为164例,藏族男性为173例),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所有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 结果 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的各项脂肪含量数值均小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脂肪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脂肪量的增加均在3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增加明显,此后体脂含量增加减慢,甚至50岁年龄组的汉族人群的下肢脂肪含量出现了轻度下降。结论 整体上,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的各项脂肪含量数值均小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和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2.
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腕部骨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藏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骨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父母为藏族、本人在那曲生活、经体检证明健康的1135例7~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CHN法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结果:骨龄与日历年龄呈高度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手腕部骨龄与日历年龄存在交叉,而女性骨龄均小于其日历年龄;骨龄性别差异表现为7~1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11~14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而后男性又大于女性。结论:西藏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存在其独特的骨骼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83.
汉族男性人群指长比与暴力攻击行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汉族男性人群指长比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攻击问卷,以1 358名汉族16~35岁男性为研究对象,筛查出暴力倾向组79人,选取对照组279人,运用直接测量法测定左右手指长。结果暴力倾向组攻击各因子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暴力倾向组及对照组左手食指(2 D)长分别为(73.02±3.55),(71.91±3.95)mm,左手环指(4 D)长分别为(75.79±3.63),(74.62±4.27)mm,右手环指(4 D)长分别为(75.51±3.63),(74.39±4.26)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指长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力倾向组左手2 D:3 D与言语攻击、敌意、攻击总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1,0.268,0.272,P<0.05),左手2 D:4 D与言语攻击、敌意存在正相关关系(r=0.244,0.223,P<0.05),右手3 D:4 D、4 D:5 D与敌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66,-0.236,P<0.05);对照组左手2 D:4 D与言语攻击存在正相关关系(r=0.126,P<0.05),左手3 D:5 D与愤怒存在负相关关系(r=-0.126,P<0.05)。结论指长比与攻击行为存在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184.
白细胞介素-6及其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景鹏  席焕久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2):187-189,190
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调节免疫应答、调节造血系统、诱导急性期蛋白、调节肿瘤生长、产生疲劳等。其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白介素-6血清浓度、多种疾病、地理位置以及体重、年龄、性别、骨代谢等因素有关,并且不同的民族其基因型的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相差很大。本文综述了白介素-6的结构、产生和调节、受体以其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为一些疾病的预防及其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5.
背景:存在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关系人类对疾病的易感性。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和民族以及很多疾病有关,不同民族其基因多态性表现特点也常常不同。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597和-572位点在西藏藏族人群的分布,为藏族群体遗传学和高原人群免疫背景提供基础资料。设计:随机抽查。单位:锦州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对象:于2003-10和2004-07分别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那曲牧区进行样本采集。选择108名藏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名,女48名,年龄14~21岁。纳入标准:父母均为藏族并经过严格体格检查确定健康。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抽取108名藏族青少年的外周静脉血5mL,采用盐析法提取人的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L-6启动子包含-597和-572片断,对扩增片断进行限制酶切后取不同条带进行克隆后测序。主要观察指标: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启动子多态性分布情况,以及和中国汉族和其他民族比较结果。结果:纳入的108名藏族青少年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人群IL-6启动子-572C/G位点多态性分布:-597位点108个样本中都没有发现GA和AA基因型,仅发现GG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3,0.35,0.02;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②不同种族间IL-6基因-597G/A与-572C/G多态性分布:英法白种人群中-597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和0.40,明显不同于本实验中西藏藏族人群位点多态性分布;而日本人群中-597位点也不存在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接近(P>0.05)。③不同条带基因分型,DNA序列测定结果:-597位点仅发现有GG基因型(不含酶切位点,酶切后为1条片段,长度仍为PCR扩增产物),未见GA和AA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4,0.35,0.0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C,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性别差异。不同种族人群间IL-6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分布的比较,西藏藏族和我国汉族人接近,而与欧美西方白种人比较,差异明显。结论:IL-6基因-597和-572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西藏藏族人群可能不存在-597多态性;其-572位点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与欧美白种人相比-57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我国汉族和日本人接近,这种差异可能是与高原人特有的遗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调查西藏那曲地区藏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为探讨HLA-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奠定基础。方法: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方法对150名那曲地区藏族正常人HLA-E等位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共检测到3个HLA-E等位基因:HLA-E~*0101的频率最高,为40.59%,其次为HLA-E~*01032和HLA-E~*01031,分别占36.63%和22.77%。结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HLA-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E~*0101 40.59%、E~*01031 36.63%和E~*01032 22.77%。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准确的藏族HLA-E基因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187.
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Heath-Carter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那曲地区1194名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中胚层-外胚层型均衡型(2.40-3.52-3.59),女性为中间型(3.73-3.23-3.21);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向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由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经历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层型、均衡的内胚层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消瘦,肌肉骨骼不甚发达,脂肪含量较少;在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城区与牧区藏族青少年体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8.
本刊集中发表了7篇人类学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学研究的部分近期成果。如何发掘我们的研究空间、开拓我们的研究视野?这些文章将会给人类学工作者和读者一些启迪和帮助。去年本刊曾登载了《加强人类学的研究,促进人类学的发展》一文,笔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拙见,现在借集中发表人类学论文之机,再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们共勉,以期推动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探讨采用RNA干扰Grp78蛋白表达,观察对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方法 通过转染Grp78的siRNA质粒到肺癌细胞A549并进行表达,观察A549细胞的Grp78蛋白的表达及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RNA干扰肺癌细胞A549的Grp78的表达,能够显著地抑制癌细胞的黏附、伸展,以及MMP-2,MMP-9蛋白的表达,甚至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siRNA特异性下调Grp78蛋白,可以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和转移,甚至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0.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 732例(男性5 840例,女性5 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了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结果:按照指数均数,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在北方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头圆,头阔,头最宽,面最宽,两个下颌角间距离最大,两眼间距离最近,面高值大,鼻翼较宽,鼻狭,耳大,耳圆。华北方言族群头较狭长,额头窄,面阔,两眼间距离较宽,鼻背较低。西北方言族群头狭长,头短而高,面窄,两个下颌角间距离较窄,鼻短。结论:北方汉族的3个族群头面部特征有明显的共性,也存在彼此的差异,遗传、环境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