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对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一例自苏里南归国发热人员进行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采集发热人员的血液和唾液样本,同时使用两种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试剂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RT-PCR扩增寨卡病毒部分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基于扩增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输入性病例的来源。结果实时荧光RT-PCR结果显示,该病例血清样本寨卡病毒核酸弱阳性、唾液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RT-PCR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5Kb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巴西寨卡病毒株(GenBank号KX197250)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毒属亚洲谱系。结论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例标本核酸检测情况,确诊该病例为广东首例从苏里南地区输入性寨卡病例。  相似文献   
52.
2011年5月以来,德国暴发了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引起的疫情,世界多个国家相继报告有此类病例发生,这是首次报告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引起疾病的暴发流行。截至2011年6月24日,已造成3920例感染和48例死亡[1]。该病患者以血水样腹泻、呕吐起病,部分病例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受损,甚至死亡。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国相关学者立即开展其病原学特性研究,同时迅速研制出实验室检测方法和试剂,为该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疫情控制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介绍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病原学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马尔堡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人工合成马尔堡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作为阳性对照模板,设计实时荧光RT-PCR引物、探针并构建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建立的马尔堡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马尔堡病毒核酸检测有高度特异性,与1型~4型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2拷贝/反应。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对马尔堡病毒的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的一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检测。〔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上游通用引物和各自的下游特异性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片段,对疟疾患者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广东口岸回国劳务人员中发现的2名疟疾患者的不同采样时间的全血进行检测,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采集的样本被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60bp和450bp特异扩增带,推测2名患者为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其在入境时处于恶性疟的发作期和间日疟的潜伏期,均属于典型的集体输入性疟疾案例。〔结论〕RT-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国境口岸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快速检测蚊体内乙型脑炎病毒,并对蚊体内携带的乙型脑炎病毒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从蚊媒监测点采集蚊标本,研磨后提取RNA,用新型的LNA探针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高通量快速筛查蚊体携带的乙型脑炎病毒,对核酸阳性的标本进一步用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根据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地理来源乙型脑炎病毒株E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进行基因型别的判定。结果:12575只蚊子分成254份,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从来源于福州的2份三带喙库蚊标本中检出乙型脑炎病毒核酸阳性,经RT-PCR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得到一段长1500nt的E基因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同源性最大的是来源于上海(DQ404100)和浙江(EU258742)的毒株,分别是99.1%和99.0%,均属于基因Ⅰ型病毒。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是快速检测蚊体内乙型脑炎病毒的理想方法,此次调查发现的乙型脑炎病毒是以往福建省内未见报道的基因Ⅰ型病毒。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制能同时检测6种口岸重要虫媒病毒的微孔膜芯片。方法针对包括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裂谷热病毒等6种虫媒病毒,选择合适的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的PCR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和检测探针,通过参数优化建立单管多重RT—PCR扩增体系;然后按每个阵列5X5的格式,并确保点样区域为96孔板的微孔大小,将探针喷点到处理后的尼龙膜上,通过条件优化建立稳定的PCR产物与固化探针的杂交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链亲和素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选取2012年1—6月份从口岸输入的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提取RNA后,直接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进行未知虫媒病毒的快速检测。结果用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7种毒株、1种黄热病毒疫苗株和1种裂谷热病毒核酸体外转录的RNA模板验证已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获得比较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应用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从3份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中检出了1例登革1型病毒和2例登革2型病毒,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相符。结论该研究建立的6种虫媒病毒微孔膜芯片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为快速应对口岸输入性发热病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更多指标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国境口岸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国各级海关与多个部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构建了包括信息共享、人才交流、技术合作以及联合处置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联防联控架构,完善了“境外—口岸—境内”全链条联防联控机制,涉及的部门多、协作的范围广、合作的时间长。国境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境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在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为提升口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和效率,研发疫情防控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方法 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部署方式为B/S,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架构,前端着重处理用户体验相关的问题,后端则以数据为中心,倾向于业务逻辑、数据处理。结果 疫情防控作业系统功能齐全,覆盖了“口岸现场—实验室—地方隔离”全链条,实现了信息化操作和智能化分析,单个入境旅客全流程平均耗时由34 min缩短为19 min,压缩整体航班检疫时长超过三分之一,有效减少旅客在口岸的等待时间;与地方联防联控部门实时共享入境人员信息,实现了从入境到解除隔离的全数据链闭环。结论 疫情防控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提高入境通关效率,与地方联防联控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满足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