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起外轮聚集性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的病原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一起入境外籍船员聚集性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检验。方法采集该外轮11名船员的样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样本进行核酸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样本应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PCR产物进行测序并做序列分析。结果从11份样本中检出5例诺如病毒GGⅡ-4群阳性。结论引起此次外籍船员腹泻爆发的病原体为GGⅡ-4群诺如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检验诺如病毒快速、准确、特异性强。此次为中国检验检疫机构首次从国境口岸检出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未知病毒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设计合成1~4型登革病毒基因芯片探针,制备成登革病毒基因芯片。提取1~4型登革病毒标准毒株的核酸RNA,以phi29DNA聚合酶结合带标签序列的随机引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再以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标签序列引物进行PCR随机扩增标记,标记产物进一步用登革病毒芯片进行杂交检测,随后用广州白云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境口岸收集的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对新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1~4型登革病毒标准毒株培养液提取的RNA,经扩增、标记及芯片杂交检测,相应探针阵列均可检测到明显杂交信号,探针阳性率均达100%;从3份临床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中提取的RNA,同样也可得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而背景干扰信号很低,从相应达到100%探针阳性率的探针阵列可判断,3份病人血清标本中分别为含1、2、3型登革病毒。结论该研究新建立的基因芯片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如果设计更多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芯片探针,该方法还可用于临床标本中一些未知病原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我国入境人群发热症候群和腹泻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数据,促进我国入境传染病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技术平台建立和完善.方法通过口岸体温监测、医学巡查、主动申报、健康体检等手段,于2009年5月-2011年3月间,联合9个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口岸建立监测哨点并对筛选出的入境发热及腹泻人员进行样本采集、统一病原谱检测及数据分...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广东地区国境口岸中央空调冷凝水进行军团菌检测,调查军团菌各血清型在口岸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2009—2010年广东地区国境口岸中央空调冷凝水的采集、处理,利用分离培养、乳胶凝集试验、血清学分型等方法对样本进行军团菌的检测及血清学分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共检测口岸中央空调水样16批,检测样本42份,从中检出军团菌12例,阳性率为28.56%,其中嗜肺军团菌11例;2010年1-8月检测样本10批,从48份样本中检出军团菌21例,阳性率为43.75%,全部为嗜肺军团菌。结论 2010年度军团菌检出率明显高于2009年,阳性样本中嗜肺军团菌L1型占比率较大。  相似文献   
35.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36.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 disease)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特征。基孔肯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基孔肯雅热始发于非洲,1952年,基孔肯雅热被首次报道,主要流行于非洲。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基孔肯雅热东移东南亚地区。1965年,印度发生大流行,30万人感染。  相似文献   
37.
基孔肯雅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孔肯雅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人工合成基孔肯雅病毒部分有代表性的序列核酸作为阳性对照模板,设计几组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及反应体系,摸索出最佳反应体系条件.结果:建立的基孔肯雅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最佳反应体系为:正向引物CHIK-FP终浓度500 nM,反向引物CHIK-RP终浓度1000 nM,探针CHIK-Probe终浓度250 nM;扩增程序为:50℃10 min,95℃ 10 min,95℃10 s→62℃30 S 45次循环.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基孔肯雅病毒的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对经由北京、上海、广州入境,在非洲有工作、学习、旅行等经历后回国的我国公民(旅非人员)在境外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传染病罹患因素,探讨如何针对性强化境内外防控措施.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3个国际机场针对旅非人员发放调查表并回收统计,开展调查.结果 86.26%的旅非人员年...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包膜糖蛋白gp41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我体,进一步为制备自行设计的以λ噬茵体作为栽体的HI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 克隆好的HIV-1B亚型U26942全基因质粒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gp4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Kpn Ⅰ及Xho.Ⅰ酶切位点,特异性的扩增gp41基因。TA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gp41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分析peDNA3、1(+)/gp41。结果 重组质粒经Kpn Ⅰ,XhoⅠ双酶切成5、4kb与1.0kb的片断,表明表达载体peDNA3、1(+)中插入了gp41基因片断,测序结果表明编码框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1B亚型包膜糖蛋白gp41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peDNA3.1(+)/gp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