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173例胰头段胰管之正常ERCP的X线表现进行解剖学的动态观察。对胰头段胰管各部,包括胰头段主胰管、副胰管及钩突支进行观察和讨论。作者发现胰头段胰管之解剖表现确有一定的规律性,熟悉它们,对于早期发现和寻找较小的胰头部病变甚为有益。  相似文献   
42.
本中心于2005年1月为1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EICU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后,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治疗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ICU严重创伤应激反应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法治疗,一组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24.42±7.92)s,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为(23.85±11.58)min,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时间为(24.96±9.58)min,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32.25±11.97)s,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为(37.92±8.51)min,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时间为(32.21±11.98)min,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此外,经镇静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水平为(3.54±0.42)分,对照组为(4.29±0.51)分。结论:EICU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应激反应后,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镇静起效时间、镇静深度、镇静时间、镇痛效果均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6.
47.
党参饮片中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党参饮片中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的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关性,更好地控制党参的质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测定党参内酯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0nm;以乙腈-0.1%HAc(26:74)为流动相,测定党参炔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67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这2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度良好,党参内酯的回归方程为Y=4.01×10^6X+6.95×10^2,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n=6),线性范围为0.01~0.10μg;党参炔苷的回归方程为Y=8.51×10^5X+1.67×10^4,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0%(n=6),线性范围为0.05~0.25μg。所测样品中2种成分的含量基本在12个样品中呈相同的顺序排列。结论:党参内酯和党参炔苷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简便快速控制党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对应分析在研究居民两周患病治疗方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居民两周患病不同治疗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重庆巿资料进行对应分析。[结果](1)所调查的17070份记录中,共提取出3320份(占19.4%)年龄在15岁及以上且有两周病伤情况的记录,其中17.89%的居民选择不治疗,34.64%采用纯自我治疗,37.08%采用到医疗点就诊,10.39%选择自我治疗和看医生相结合的方式。(2)对应分析显示:对于两周患病,年龄在35~65岁之间、已婚、去最近医疗点10~30min、收入中等、自费或小学文化程度的居民常选择自我治疗同时看医生的治疗方式;年龄﹥65岁或自觉病情一般的居民则是在自我治疗、自我治疗同时看医生之间选择;未婚居民则常选择看医生的治疗方式;年龄在25~35岁或自觉病情严重的居民也倾向于选择看医生的治疗方式;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自我治疗;城巿居民则是在看医生、自我治疗同时看医生之间选择;低收入居民则倾向于选择不治疗。[结论]对应分析方法能直观地体现多项分类列联表行因素和列因素的关系,可弥补其他一些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次应用该方法研究居民两周患病不同治疗方式也获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总结,并提出了其优缺点,以供生物医药研究实验时根据需要的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0.
巫翠云  邱梅花 《海南医学》2005,16(9):168-168
目的 探讨血清铜兰蛋白(CER)浓度变化在Ⅱ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79例单纯DM患者。3l例DM伴慢性病变患者和90例正常人血清CER,并将它们分成3组,比较各组CER浓度。CER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血糖采用酶电极法,美国贝克曼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DM组血清CER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有DM慢性病变者CER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DM患者(P〈0.05);血糖控制好的患者CER浓度低于控制差的。结论 血清CER的检测对DM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