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359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3篇
  3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病例1,男,92岁,于2015年6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收治入院,术中即见膀胱内多发肿块,膀胱颈及部分前列腺累及,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3个月患者仍有反复肉眼血尿,给予行DSA栓塞术后,效果不佳,仍有间断出血。病例2,男,78岁,于2016年1月因膀胱恶性肿瘤晚期收治入院,该患者2013年检查发现膀胱恶性肿瘤,于外院行TURBT,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3.
后交通动脉的MRI与生物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正常表现及变异.材料和方法以MR成像和生物塑化切片技术完成140例正常人FLASH-3D和TOF-MRA横断位成像及9例标本的生物塑化薄层切片,以塑化切片、源图像及MPR、MIP图像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与动眼神经的关系.结果生物塑化薄片示后交通动脉为节段显示,MRI与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63.9%,胚胎型后交通动脉显示率8.9%,其中10侧与动眼神经接触,而且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形式与大脑后动脉的显示有明显的关系.结论MRI不仅能够显示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而且能够明确与神经的关系,是评价后交通动脉的较为准确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以来.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肌皮瓣、臀中肌肌皮瓣、 绳肌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 39例 57处,病灶切除前平均 4.1cm × 5.5 cm.切除后平均 7.3 cm × 9.2 cm.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39例57处褥疮、窦道和溃疡中的49处 肌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有6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切口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治愈。除1例术后4个月复发再次用肌皮瓣修复治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未再发现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汤具有病史长、合并症多、病灶口小底大等特点;彻底切除病灶周围的瘢痕、肉芽组织及死骨,用肌肉充分填塞死腔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选择肌皮瓣应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而定,以就近、便于转移和便于供区缝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以来,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肌皮瓣、臀中肌肌皮瓣、腘绳肌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39例57处,病灶切除前平均4.1 cm×5.5 cm,切除后平均7.3 cm×9.2 cm,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39例57处褥疮、窦道和溃疡中的49处肌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有6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切口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治愈.除1例术后4个月复发再次用肌皮瓣修复治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未再发现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汤具有病史长、合并症多、病灶口小底大等特点;彻底切除病灶周围的瘢痕、肉芽组织及死骨,用肌肉充分填塞死腔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选择肌皮瓣应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而定,以就近、便于转移和便于供区缝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26.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表现与病因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通过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UJ)梗阻的X线表现与病因分析,提高X线检查对PUJ梗阻的病因诊断.方法本组22例经静脉尿路造影(IVU),15例行逆行尿路造影(RGU),6例经皮肾穿造影.结果PUJ狭窄12例,迷走血管4例,纤维束带3例,输尿管高位附着2例,输尿管瓣膜1例,胎生残留结构1例.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结论IVU、RGU和经皮肾穿造影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部分PUJ梗阻可作出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7.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5年3月采用MIPPO技术治疗2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按AO分型:A型15例,B型2例,C型10例。17例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钢板,10例选择外侧钢板;9例同时对腓骨骨折进行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11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发现:术后4个月后骨折临床愈合,可弃拐负重行走。Mazur方法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9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PPO技术对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较可靠的疗效,既满足了骨折的固定又尽可能保护了骨折区的血供。视骨折及局部软组织的情况选择内侧或外侧进行固定,建议使用较长的钢板,以利早期可靠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中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9例多囊肝行肝移植的病例,对患者术前MELD评分、肝肾功能,术中输血、失血,手术时间、无肝期以及术后并发症、存活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术前MELD平均(16±9)分,5例同时患有多囊肾,除1例出现肝硬化外其他8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但因明显的压迫症状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例有肾功能异常需要透析.术中平均输血(1800±1600)ml,失血(3500±2600)ml,平均手术时间(7.2±1.5)h,无肝期(52.7±15.4)min.术后3例分别因腹腔出血、急性排斥反应及循环衰竭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早期死亡;6例患者均存活1年以上,现最长存活时间8年.本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77.8%和66.7%.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多囊肝疾病的有效方法,比较其他的肝移植受者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较大,手术难度较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9.
背景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常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眩晕、头晕症状改善后具备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跌倒风险高,临床缺乏对其步行能力的关注。双任务模式的功能评估能更好地发现患者潜在的步态异常,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目的 探究双任务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任务步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模式,采集患者步态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幅、双支撑相时间占比、步长时间、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比较3种任务条件下患者的步态参数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双任务步行下双任务成本差异。结果 与单任务步行比较,患者进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时,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减小(P<0.05);在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时,步速降低、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延长,躯干冠状面摆动角度增加(P<0.05)。与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相比,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的步速双任务成本、步幅双任务成本、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双任务成本增加(P<0.05)。结论 双任务...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构建帕金森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模型,分析影响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康复锻炼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18例病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病人平衡功能康复锻炼相关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帕金森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得分在不同Hoehn-Yahr分期、病程、康复锻炼频率、康复锻炼种类、运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运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平衡功能成显著正相关(P < 0.01),社会支持与平衡功能成显著正相关(P < 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进入模型的五个变量对平衡动能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康复锻炼种类、康复锻炼频率、Hoehn-Yahr分期、运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了平衡功能康复效果的36.8%。结论针对性的个体化平衡功能康复锻炼模型要以Hoehn-Yahr分期为基础,注重测量其运动自我效能,提高社会支持度,首选前庭康复训练,坚持规律性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