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1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用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6例(HBsAg阳性15例,HBsAb阳性1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淋巴母细胞转化率由治疗前44%提高到60.4%(平均),但HBsAg仅1例转阴,7例由持续阳性转间歇阳性。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166例乙型脑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结果表明,免疫促进疗法组(正常人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的重型患者的病死率(16.3%)比常规治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合并皮质激素)的病死率(38.9%)显著为低;此外,对退热、气管切开与自主呼吸停止者的治疗效果,亦以免疫促进疗法组为优。由此初步认为皮质激素对乙型脑炎无常规应用之必要;而对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者,联合应用免疫促进剂和皮质激素可获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系统的评价碘甙(IUDR)、阿糖胞苷(Ara-C)、阿糖腺嘌呤(Ara-A)和异丙肌苷(ISP)的体内疗效,作者使用304只动物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成鼠模型的治疗。以直接针刺法脑内接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VR株),再通过腹腔注射途径给予药物治疗。所有的实验包括了毒性和病毒对照试验。135只动物进行了IUDR的实验。按接种量(64~2000半数组织培养中毒量  相似文献   
104.
易善力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竹萍  巫善明等 《肝脏》2001,6(1):26-27,29
目的 应用易善力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脂肪肝,进一步评价其 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本临床研究为多中心、开放试验,入选病人用易善力注射液500mg(2支)加于5%-10%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缓滴,每日1次,共治疗3-6周。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及用药后3周或6周进行常规临床体检及进血 、尿常规、 肝用肾功能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3周时,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8.0%,有效60.5%,无效21.5%,总有效率(显效加有效) 为78.5%。结论 易善力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疗效确切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5.
病理学方法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属创伤性检查,有一定风险。作为预测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检查,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是近年肝病临床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但其临床实用性还未最后定论。目前,已发表的文献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我们以81例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资料,试用gayes判别分析法评价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猪苓多糖注射液合并乙型肝炎疫苗抗鸭HBV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苓多糖注射液合并乙型肝炎疫苗抗鸭HBV的作用姜嘉,巫善明,徐伟民,周爱华,严述常为证实猪苓多糖注射液合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治疗乙肝中的作用,我们于1989年采用鸭乙肝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及分组采用垂直传播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输血后HCV感染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PCR检测HCV RNA载量、ELISA检测抗-HCV,分析输血后HCV感染者的年龄、原发病因、暴露年份、输血成分与输血量、潜伏期和肝功能损害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327例中的279例(85.3%)感染者HCV RNA载量≥3.0 log10拷贝/mL、中位数为5.99 log10拷贝/mL;19.7%病例为3.0~4.0 logl0拷贝/mL,69.9%为5.0~6.0 log10拷贝/mL.HCV RNA定性阳性率为81.6%(40/49),抗-HCV阳性率达99.7%(383/384),其阳性敏感度高于HCV RNA定量和定性检测(F=57.138,P=0.000;F=63.149,P=0.000).输血后HCV感染以30~60岁年龄段多见,84.4%病例暴露时间为1990年至1994年问,感染者中10%以上总病例数的疾病分别为妇产科、骨科疾病和胃肠道出血.输入全血者占80.0%,输血至临床诊断时间平均为(86.0±54.6)个月.89.0%感染者有肝功能损伤,但大多数ALT升高水平≤5×正常值上限(ULN).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以成年人居多,常伴有肝功能损伤,但ALT升高≤5×ULN;血清HCV RNA载量多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42例病原明确的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细菌性感染是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第1位病因,占57.1%;多种病原同时感染率为83.3%;且多个部位同时感染率为57.1%。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高低相关。结论CD4^+T淋巴细胞数是影响AIDS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徐国光  陈良  蒋音  巫善明 《肝脏》2012,17(10):756-757
患者,男,6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十余年,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HBeAg(+),曾因反复肝生化指标异常,诊断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先后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1999年9月8日因"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活检Ishak评分为5分入组NUCB4006全球多中心随机  相似文献   
110.
朝阳丸治疗慢性肝炎临床疗效初步报告巫善明,姜嘉1993年1月至6日,我院采用北京市朝阳丹肝病研究所提供的朝阳丸(原朝阳丹),治疗慢性肝炎50例,同时用垂盆草冲剂(上海静安中药厂产品)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按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