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12—2020-10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术后3 d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3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2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Beck值、伤椎矢状面Cobb角、骨密度。结果 50例术后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观察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后16例出现发热,7例出现便秘,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下颌骨坏死等并发症。观察组随访期间出现3例(10%)邻近椎体骨折,对照组出现7例(35%)邻近椎体骨折,观察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Beck值、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弓根行椎体活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2—2020-12采用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椎体病变,微创经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根据术前骨密度值及影像学资料,选择不同方法行椎体活检取材,取出病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记录椎体活检率和椎体活检阳性率。结果 7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8 min。术中出血量4~16 mL,平均7.5 mL。70例均可见明显骨性组织块。组织病理报告显示:骨质疏松症42例,转移瘤13例,脊柱原发肿瘤5例,骨结核3例,骨髓瘤2例,慢性炎症2例,3例为坏死骨组织无法诊断,椎体活检率100%,其中67例为阳性结果,椎体活检阳性率95.71%,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发生相关恶性并发症。结论 根据不同骨密度值而选择的微创经椎弓根行椎体活检术定位准确且安全,活检率和阳性率高,是椎体病理诊断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治疗一直存在争论,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每一种方法都有适应证及优缺点,只有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许多学者通过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使人们对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为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节段高度、节段曲度及植骨融合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保留椎体后壁组较椎体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2组节段高度和曲度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颈椎椎体结构破坏小等优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术,并与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方法 2007-08-2009-09,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和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各20例,术后1周,3、6、12个月进行随访并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术后JOA评分、植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通过相关文献分析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发生原因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20-01手术治疗的28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例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9例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6例行侧路腰椎间融合术,8例行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5(12~4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关节形成、融合器移位或沉降、螺钉断裂、螺钉松动,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第3天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第3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20例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优14例,良5例,可1例。微创手术8例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优4例,良3例,差1例。结论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巩陈  申才良  吴建明 《骨科》2022,13(4):348-352
目的 探讨一种T形克氏针折弯器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髌骨骨折手术病人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骨折,A组采用T形克氏针折弯器折弯克氏针,B组采用传统方法(两把老虎钳)折弯克氏针,记录两组每根克氏针折弯时间和折弯后角度,分折两组折弯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克氏针折弯所用时间为(1.08±0.35)min,折弯后角度为74.85°±4.76°,折弯后针尾长度为(0.42±0.08)mm;B组克氏针折弯所用时间为(3.86±0.66)min,折弯后角度为89.36°±7.82°,折弯后针尾长度为(0.83±0.1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38±8.35)min vs.(56.75±7.64)min,P>0.05]。结论 T形克氏针折弯器与传统克氏针折弯器相比具有更加方便、省时、省力,且折弯后角度更小,折弯角度容易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它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另18例采用≥2个椎体一起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