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9篇 |
内科学 | 54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186篇 |
预防医学 | 58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50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3篇 |
肿瘤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30和100mW/cm^2高功率微波源辐射66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于辐射后6h、1d、3d和7d灌注2%亚铁氰化钾和4.2%硫酸铁后取材,通过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形态、血脑屏障通透性及GFAP改变。结果:10mW/cm^2组大鼠血脑屏障无明显改变。30和100mW/cm^2组辐射后1~3d血管间隙增宽,组织水肿,指示剂通透性增加。上述改变于辐射后3d达高峰,7d基本恢复。皮质血管较海马血管改变明显,100mW/cm^2组重于30mW/cm^2组。30和100mW/cm^2组大鼠皮质和海马组织中GFAP表达增强,3d达高峰,7d仍高于假辐射组。结论:一定剂量高功率微波辐射可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五指疼痛评估法在急腹症患者疼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腹症患者82例和护理人员41位纳入效果分析中,调查他们对五指疼痛评估法和VAS疼痛评估法的评价。结果五指疼痛评估法的完成时间为43.25±10.23 s,显著短于VAS疼痛评估法的68.42±15.1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估法的测试结果分别为5.58±1.12分和5.92±1.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护理人员对五指疼痛评分法的评价显著高于VAS疼痛评分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指疼痛评估法急腹症患者中简单实用,能够更好地满足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普贝生在足月引产中的作用,强调护理重点。方法对30例孕周超过37周、无严重合并症的初产妇,以阴道放置含普贝生的可复性装置引产作为实验组;另选30例同样条件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Bishop评分、剖宫产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给药后的Bishop评分明显提高,其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3.3%、4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产程中的胎心变化、羊水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宫缩过度刺激是普贝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但取药后即可好转。结论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足月引产,引产过程中,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5例HPV阳性及41例阴性的生殖道疣状病变进行S-100蛋白阳性Langerhans细胞的检测及分析。结果发现HPV感染阳性病变的S-100蛋白阳性LC数量为5.24±0.89,HPV阴性病变S-100蛋白阳性的LC数量为17.18±1.06。二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即HPV感染阳性病变中的LC明显低于HPV感染阴性病变中的LC,并且其LC树突状结构消失或胞突数目显著减少。我们认为HPV感染与宿主免疫状况密切相关,HPV感染可能抑制宿主的局部免疫功能,导致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由于吸毒人员的增加,吸毒致破伤风的病例有增加的趋势,吸毒者抵抗力低,吸毒致破伤风死亡率较(60.0%)非吸毒者(10.3%)高,总结10例吸毒致破伤风的护理经验,家庭社会支持、心理护理、伤口处理和消毒隔离显得尤其重要.追踪4例治愈者,3例成功戒毒,1例失访.对吸毒者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家属及其亲属的共同参与,让患者治愈后重返社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手足口病重症的认识水平,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抗炎、抗病毒、脱水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38例患儿中,1~4岁30例,农村多于城镇,重症患儿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呼吸衰竭、微循环障碍等。结论人选病例中,37例治愈,1例死亡(病毒检测为EV71型感染患儿)。手足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7.
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的根本问题是肺血管重构,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所引起的肺高压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儿童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外学者已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中药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甲素可逆转实验性肺高压和右心心力衰竭的形成。通过对雷公藤甲素的免疫抑制、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对肺高压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提示可能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及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28.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零应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张开角的大小,了解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零应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为350g-400g)4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10)。试验组大鼠按参照文献行左肺切除,术后第7天于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Signa公司,美国),剂量为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模型。于手术后第5周(注射野百合碱后第4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随机从试验组中取20只大鼠,从左肺切除术前3d起,分别给予卡托普利10mg/(kg·d)(captopril组,n=10),氯沙坦15mg/(kg·d)(losartan组,n=10),另外10只喂等量生理盐水(PM组,n=10),口服给药直至处死前2d。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5周后观察4组的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右心室质量,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通过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肺动脉张开角的方法测定大鼠肺动脉的零压力状态。结果PM组平均肺动脉压为(39.62±1.46)mmHg、右心室质量(比值)为(62.66±0.61)%,分别较captoprit组[(24.38±1.19)mmHg,(48.82±1.12)%],losartan组[(23.95±0.97)mmHg,(49.15±1.41)%]及对照组[(17.62±1.12)mmHg,(26.86±0.96)%]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captopril组和losarta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M组肺动脉张开角[(79.13±4.19)。]明显小于captopril组[(103.63±5.69)°]、losartan组[(102.91±5.77)°]及对照组[(139.17±4.2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而captopril组和losarta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及氯沙坦通过干预肺动脉零应力状态,从而缓解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认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结果 4年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9~2002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总的ESBLs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5.9%、14.8%、20.2%、29.6%;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70%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 结论实验室应尽早开展ESBLs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ESBL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 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 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