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12.
鲍曼不动杆菌(Ab)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该菌具有膜孔蛋白、荚膜多糖、磷脂酶、外膜囊泡和铁摄取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能力显著,产生耐药酶、作用靶点改变、外排泵系统、膜通透性改变、产生生物被膜等多种耐药机制,表现出对环境和抗菌药物的极强适应力。本文对Ab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咽炎1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要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医疗机构内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机制,使医疗机构有关职能部门与"医、护、药、检、患"多位一体,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并形成医师-护师-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医师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8—2020年临沂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2 324株病原菌,经质谱仪鉴定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 324株病原菌中,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位列前三。其中,男性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患儿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低于>1岁患儿,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1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本院流感嗜血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C)的耐药率高于2018、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和2019年本院流感嗜血杆菌对AMC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儿童下呼吸道标本检出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流感嗜血杆菌最多,其在≤1岁患儿中的检出率低于>1岁患儿;≤1岁患儿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于>1岁患儿,男性患儿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不同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医...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追踪观察2003年7月-2004年6月在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16.03%;医院感染与胎龄、体重、喂养方式、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等有明显关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软组织、口腔黏膜、胃肠道。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率高,应重点监控,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胎龄小、低体重、病情重、非母乳喂养、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侵袭性操作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邻苯二甲醛与度米芬复方消毒液的杀菌效果进行实验观察,探讨邻苯二甲醛与度米芬的协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杀菌效果,以杀菌率(KR)和协同系数(T/E)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含5g.L-1邻苯二甲醛和2g.L-1度米芬的复方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minKR为99.97%、T/E值为109.05;对大肠埃希菌作用2minKR为99.98%、T/E值为1.23;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minKR为100.00%、T/E值为1233.36;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minKR为96.82%、T/E值为2.97,作用60minKR为99.90%、T/E值为12.40。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邻苯二甲醛和度米芬存在明显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咽炎是五官科常见病 ,目前对之尚无特殊疗法。笔者自 1 999年 3月~ 2 0 0 1年 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1 0 0例 ,并与常规治疗的 1 0 0例进行对照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2 0 0例 ,其中慢性单纯性咽炎 1 3 8例 ,慢性肥厚性咽炎 6 2例 ;病程 6个月~ 2 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1 0 0例。治疗组 1 0 0例中男性 43例 ,女性 5 7例 ;年龄 7~ 6 5岁。对照组 1 0 0例中男性 46例 ,女性 5 4例 ;年龄 8~ 6 3岁。两组临床资料相近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 :1转移因子 3 U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念珠菌菌血症的分离菌分布特点、药敏特性及其临床结局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念珠菌菌血症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3株菌,经质谱仪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总体分离率分别为35.61%和23.29%,分别是重症监护室(ICU)和血液内科最主要的检出菌。本次研究未发现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耐药的分离株;而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不足60.00%。氟康唑在念珠菌菌血症抗感染治疗中的使用率最高,为46.88%。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性休克是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次研究中,白念珠菌是ICU的主要检出菌;合并感染性休克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热带念珠菌是血液内科的主要检出菌,其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高,临床经验性用药应结合区域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