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3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55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192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809篇 |
内科学 | 298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1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83篇 |
综合类 | 1267篇 |
预防医学 | 687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527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619篇 |
肿瘤学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250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估。方法1999年9月~2002年9月收治膀胱肿瘤45例,其中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术10例。结果获得随访6个月~3年的42例中,肿瘤复发21例,其中原位复发9例,异位复发11例,复发肿瘤升级1例。结论经尿道途径切除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康博刀)的NSCLC患者(TNMⅢb~Ⅳ期),以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统计不良反应;对比消融前、消融后7天及1个月实验室指标;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消融后1个月疗效。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消融后10例(10/37,27.03%)发生胸腔积液,9例(9/37,24.32%)咯血,6例(6/37,16.22%)气胸,5例(5/37,13.51%)穿刺点疼痛,均为CTCAE 1、2级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CTCAE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消融后7天,相比消融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均<0.05)。消融后1个月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均较消融前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消融后7天回落(P均<0.05);37例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治...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比较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诱导前6%羟乙基淀粉130/0.4.麻醉诱导后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与麻醉诱导前乳酸钠林格氏液-麻醉诱导后6%羟乙基淀粉130/0.4血液稀释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拟行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5~64岁,体重42~65 kg,随机分为2组(n=20),Ⅰ组麻醉诱导前经30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麻醉诱导后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Ⅱ组于麻醉诱导前经30 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麻醉诱导后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记录术中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出血量、尿量和异体输血情况;于人室后(基础状态,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15 min(T2)、60 min(T3)、120 min(T4)及术毕(T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于T0、T1、T3、T5时抽取桡动脉血样1 ml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两组均未输异体血,术中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Ⅰ组术中MAP、HCO-3、血浆乳酸、Na+、K+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升高,HR、Hct、Hb降低,术毕时pH值降低,Ⅱ组术中CVP升高,MAP、HR、pH值降低,术毕时HCO-3降低(P<0.05),血浆乳酸、Na+、K+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CVP升高,术毕时血浆乳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 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麻醉诱导前6%羟乙基淀粉130/0.4-麻醉诱导后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的容量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所有在本院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 网络(AKI Network, AKIN)推荐的AKI定义评估心脏手术后AKI的患病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术前、术中、术后与AKI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总共10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328例,患病率为31.06%。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1.59% 比 0.69%,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每增加10岁,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0倍)、术前高尿酸血症(OR = 1.97)、术前左心功能不全(OR = 2.53)、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瓣膜手术(OR = 2.79)、手术时间延长(每增加1 h,发生AKI的风险上升1.43倍)、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OR = 11.08)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KI患者预后较差。高龄、术前高尿酸血症、术前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57.
在工作场所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士气,而不是当美容师发出抱怨时你冲她们大喊:“闭嘴”!这样做的关键在于,提高从高级管理层到一线美容师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58.
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2008年12月治疗49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经皮微创手术,2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在半年期随访时行椎旁肌肌电图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VAS评分) 经皮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如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堵塞指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现失神经电位,而经皮微创组未发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椎旁肌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对46例近视性屈光参差病人有用RK手术和隧道角膜成形术加以矫正,根据屈光度等具体情况将病人分成三组;1、单眼RK手术或隧道角膜成形术;2.双眼RK手术或隧道角膜成形术;3.屈光度较高眼行隧道角膜成形术,屈光度较低的眼行RK手术。随访时间在六个月以上。术前屈光度平均为-7.34D,视力平均为0.1,屈光参差均大于2.0D,术后屈光度平均为-0.94D,视力平均为0.78,屈光参差〈2.0D者为39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营养与胎儿体质量关系。方法选择115例巨大儿孕产妇及21例足月小样儿孕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的同期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产妇110例为对照组。调查饮食状况,比较孕期体质量增加、血糖、血脂。结果3组孕妇孕期荤菜量增加及摄食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5),除摄食量增加>1/2外,无增加、增加1/4、增加1/3、增加1/2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3.187,2.743,1.874,P<0.05)。3组孕妇孕期增重、甘油三酯、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13,10.412,9.144,P<0.05),经SNK-q检验显示,3组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87)。结论新生儿体质量异常为孕妇饮食营养认知偏差,孕期营养失衡所致,加强孕期营养宣教与指导是保证孕期膳食平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