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35例.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及平均动脉压,在抗生素、液体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或高容量血液滤过模式治疗.放射免疫法测定CBP治疗前及CBP治疗后24 h时的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以同时期、同年龄段2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35例严重脓毒症患儿CBP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儿童血中肾素活性分别为(2.11±1.93)μg/(L·h)、(1.27±1.56) μg/(L·h)和(0.37±0.22) μg/(L·h);血管紧张素Ⅱ分别为(426.78±332.37) ng/L、(364.40±325.51) ng/L和(41.70±10.81);醛固酮分别为(255.12±218.18) ng/L、(134.92±104.13) ng/L和(106.88±43.18) ng/L.严重脓毒症患儿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BP治疗后明显减低,醛固酮降至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5例患儿中,经治疗好转24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6例.CBP治疗24 h后,脓毒症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的26例患儿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多巴胺用量下降(P<0.01).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反应水平明显升高;CBP治疗可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液中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但不加重或造成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2.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sue in pediatrics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FI often occurs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Candida and Aspergillus spp. are the most commonly isolated organisms. Early diagnosis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IFI. The 1,3-β-D-glucan(G)test,galatomannan antigen(GM)test and PCR test can aid earlier dignosis for IFI in high-risk children.  相似文献   
93.
中虚精变理论主要阐发精液疾病与脾胃关系,以及精液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策略。本文在中虚精变理论基础上提出“中虚致实”观,描述脾虚影响水液代谢和阴血运行致实邪蕴积、损伤精室的重要过程,实际上契合了男性不育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中虚致实”观认为中虚所致之“实”的本体以湿、瘀为核心,可衍生热、痰、浊、毒邪,其内涵可据此转变为“脾虚湿瘀论”,即脾虚和湿、瘀诸邪蕴积共同引发精室损害,导致男性不育的产生。在“脾虚湿瘀论”指导下明确相应的治则规范、方药准备和组方实际,不仅能够启发男性不育临床诊治,所使用的核心方药更有相关报道论证其疗效。但拓展试验研究广度和深度、筛选方药、确立优势病种等仍然是理论转向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测定50例脑胶质瘤标本对五种不同类型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体外敏感性(通过计算体外抑制率);同时在组织芯片平台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170、TopoⅡ、谷胱苷肽-S-转移酶霄(GST-百)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P53蛋白及p53基因的表达。结果(1)ACNU体外抑制率与GST-盯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r=-0.318,P〈0.05)。②耐药相关蛋白GST-π与P-170、TopoⅡ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性相关(r分别为0.317和~0.298,P〈0.05)。③突变型P53蛋白与野生型p53mRNA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r=-0.806,P〈0.001)。④突变型P53蛋白与TopoⅡ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性相关(r=0.401,P〈0.01)。结论肿瘤体外药敏试验结合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检测。对于胶质瘤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化疗疗效的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96.
崔云教授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男科数十载,其用药思路精巧,颇具特色。临床诊治男性免疫性不育疾病经验丰富,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深得教诲,现就崔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包括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有关(P<0.05).突变型P53蛋白与野生型p53 mRNA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突变型P53蛋白与Ki-67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大规模高效检测胶质瘤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IGFBP-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2例胶质瘤患者(38例Ⅱ级、24例Ⅲ级和30例Ⅳ级)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IGFBP-2表达情况;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受试者组织IGFBP-2表达情况。结果血浆IGFBP-2表达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0.001)和正常人(P<0.001),Ⅳ级明显高于Ⅱ级(P<0.001)和正常人(P=0.001),Ⅲ级与Ⅳ级(P=0.562)、Ⅱ级与正常人(P=0.82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GFBP-2表达Ⅳ级明显高于Ⅲ级(P=0.006)和Ⅱ级(P<0.001),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0.022)。肿瘤组织IGFBP-2阳性表达的患者血浆IGFBP-2水平明显高于组织IGFBP-2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7)和正常人(P=0.003),而后两者血浆IGFB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结论胶质瘤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IGFBP-2表达可作为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
癌性腹水是众多恶性肿瘤中晚期阶段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女性卵巢癌和男性胃肠道肿瘤[1]。癌性腹水的出现往往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20周左右,1年生存率不足10%,其中以消化道来源的恶性腹水预后最差[2]。目前西医临床主要采用限盐、利尿、局部化疗、腹腔穿刺引流、靶向给药等方法治疗癌性腹水,但存在不良反应多、疗效差异大、部分治疗方法价格昂贵等缺点,总体疗效不理想[3-4]。笔者认为癌性腹水的发生主要是因阳气虚弱,水液代谢能力不足,导致水湿停聚腹中,治疗重在活血化瘀、温阳利水。本研究观察蒸脐疗法辅助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消化道肿瘤腹水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脑胶质瘤的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用于筛选化疗药物及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法应用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对6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所测药物为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长春新碱(VCR)、替尼泊甙(VM26)、尼莫司汀(ACNU)、替莫唑胺(TMZ)及DDP+VM26组合。比较6组化疗药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并分析药物敏感性与病人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DP+VM26组合用药的敏感性与VM26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优于其他4种单药。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初发或复发均对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影响;除组合用药DDP+VM26外,其他药物的敏感性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胶质瘤标本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及同一个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脑胶质瘤化疗应优先选择以VM26为主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