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慢性与急性肝衰竭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定量和HBV-DNA载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51例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慢性与急性肝衰竭患者,检测并分析19例好转出院患者(存活组)在入院时、极期(MELD评分最高时)、康复出院时以及32例死亡患者(死亡组)入院时、临终前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电化学发光法)和HBV DNA载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血清HBsAg定量在存活组入院时、极期、康复出院时分别为(3.63±0.44)、(3.82±0.18)、(3.60±0.56) log10COI,组内两两比较,P=0.095~0.815;死亡组入院时和临终前分别为(3.39±0.66)、(3.15±0.79) log10COI(P=0.111);组间比较提示存活组极期HBsAg显著高于死亡组临终前水平(P<0.01);HBV-DNA载量在各个时点逐渐下降,组内比较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慢性与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无论其转归如何,病程中血清HBV-DNA显著下降,而血清HBsAg定量没有变化,但死亡患者临终前血清HBsAg定量显著低于存活患者极期水平,可能与致死性肝坏死造成HBsAg合成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eAg阳性率等基线资料相当;分别在24、48、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检出率、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随着抗病毒时间延长,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幅度及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有增加,但在24、48、9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周,代丁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3.6%,贺维力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代丁与贺维力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及有较好的安全性,96周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3.
TGF-β1、TNF-α及IL-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 79例慢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在肝纤维化S2、S3、S4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血清HA、HPCIII、LN及IV C水平呈低~中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彼此之间有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表明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TGF β1、TNF α及IL 6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广东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及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166例广东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及副作用进行定群随访.按母亲是否为HBsAg阳性,将观察对象分为HBsAg阳性组31例及HBsAg阴性组135例、比较两组抗HBs的产生情况及副作用.[结果]①幼儿1岁时,总应答率为90.4%(150/166).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应答分别为25例(80.6%)和125例(92.6%),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为0.33(0.1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幼儿3岁时,总应答率为92.2%(153/166).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应答分别为26例(83.9%)和127例(94.1%),OR=0.33(0.1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1岁时产生应答的155例新生儿中,在3岁时均无抗HBs阴转现象.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无反应儿在补种疫苗后的应答率分别为25%(1/4)和20%(2/10).④疫苗接种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近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分析,初步探讨BMP-7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56例慢性HBV感染者及5例正常对照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按病理诊断分组。其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1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重型8例,乙肝肝硬化10例,肝癌8例。进行BMP-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光镜下分布特点,取部分标本进行图像分析。取8例肝癌患者癌结节及3例癌旁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BMP-7mRNA的表达。[结果]BMP-7阳性单位在正常人肝脏(7.27±2.88)、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8.50±3.22)、中度(10.96±2.88)、重度(13.11±1.26)有逐渐增加趋势,重型肝炎(7.50±1.21)、肝硬化(8.24±1.79)较中度、重度低;进一步比较BMP-7阳性区灰度有相似结果(P值均小于0.01)。BMP-7在肝脏既有胞浆型表达,也有胞膜型表达。在慢性中度、重度患者及肝硬化结节内为弥漫性表达;但在重型肝炎患者,仅呈灶状表达;在癌周组织有弥漫或灶状表达,在癌结节表达极少。[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MP-7表达增多,但是在重型肝炎肝组织及肝癌结节中表达减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在长期随访队列中慢性HBV感染者的随访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2328例门诊随访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依从性,每位患者均被要求至少6个月门诊复诊,能达到要求者定义为依从性好,反之为依从性差.收集每位患者入随访时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地址、酗酒史、家族史、是否因肝病住院)及随访过程中的治疗及应答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队列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0年.两组在人口学及病史资料方面,性别、居住地、嗜酒史、乙肝家族史、因肝病住院史无差异,但依从性好的组的年龄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比例高于依从性差的组.在基线水平上,入随访肝硬化或肝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HBeAg阳性率方面有显著差异,而血清总胆红素(TB)、HBV DNA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治疗效果及病情进展方面,ALT、AST、Alb、HBV DNA、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eAg转换率、有无抗病毒以及是否出现耐药方面有显著差异,而表面抗原转阴、新发肝癌、疾病进展、TB、HBeAg阳性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肝癌家族史、基线DNA水平、HBeAg水平、末次ALT、末次DNA水平以及有无抗病毒为慢性HBV感染者依从性好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肝癌家族史、基线更高的HBV DNA水平、HBeAg阳性、末次更高的ALT、HBV DNA水平以及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HBV感染者长期随访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和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赌40例,观察用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患 者中有75%(30/40)出现ALT升高,55%(22/40)出现AST升高,仅有12.5%(5/40)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分别有47.5%(19/40)和20%(8/40)的患者出现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异常。结论: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高,但不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肝损害。对肾脏的毒性表现为氮质血症,尿毒性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8.
揭育胜  崇雨田 《广东医学》2008,29(6):888-891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不断出现以及艾滋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真菌被发现可以危害人类[1],任何真菌感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都有可能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l nervous system,CNS),近年CNs真菌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病原体有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青霉菌等,且有病情重、误诊率高、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3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已演变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通过参与武汉抗疫广东省医疗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2003年抗击SARS的经验,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及目前后勤管理机制在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事件时进行探讨,为完善工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乙型肝炎患者卫生、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反之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恶化。对于不同的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又各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