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89例确诊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mg,po,qd;阿托伐他汀20mg,po,q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250mg,po,bid),两组均给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颈动脉超声斑块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及CRP的降低均有显著差异,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HDL—C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同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声学密度的背向散射积分值(IBS)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改善低回声斑块的组织学构成,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在模型制备前用阿托伐他汀20mg/kg连续灌胃10d,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连续灌胃10d.以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脑梗死体积增大,凋亡细胞数目增多,Caspase-3、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脑组织中Bcl-2、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尹黎英  李惠媛  张冀平  王璇  刘媛  李建华 《武警医学》2011,22(2):129-131,13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以PAF为靶点的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意义.方法 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PAF浓度;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治疗后的神经功能、PAF、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PA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梗死体积成正比;经SY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血浆PAF值下降.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出现PAF浓度增加,活性增强;针对PAF的药物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15.
中风发病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不但使病人遭受极大的痛苦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临床观察 ,应用中药、针灸、输液、康复体疗等有效手段 ,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1 临床资料本组 45例患者 ,男性 2 6例 ,女性 1 9例 ,年龄40岁以下者 2例 ,41岁~ 50岁者 6例 ,51岁~ 60岁者 7例 ,61岁~ 70岁者 2 1例 ,70岁以上者 9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具体诊断标准 :中医参照中风协作组制定的标准[1 ] ,西医参照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 ] ,均符合诊断。45例患者中高血压 2 3例 ,冠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60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 g口服治疗,观察尼莫地平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经尼莫地平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极显著(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的常规体检中收集到非特异性ST—T改变54例,经实验性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临床表现以高颅压为主 ,须通过全脑血管造影 (DSA)、磁共振成像 (MRI)方能确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性 1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 38岁。患者大多以间断头痛和额眶部胀痛并进行性视力下降及高颅压就诊。血常规检查 :13例WBC >10× 10 9/L ,N >0 77。 5例有近期发热病史。 40例患者中 ,临床主要症状分别以头痛、呕吐、复视、癫痫、视力障碍 ,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和锥体束损害为主 ,行腰穿检查 ,脑脊液压力均高于正常 1 98~ 4 0kPa(2 …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既往的内科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外科手术开颅清除颅内血肿虽然极大地降低了病死率,但其费用昂贵,且致残率因其创伤大,并未有明显改善。近3年来,采用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明显改善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PCA区梗塞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的病因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PCA供血区梗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男性57.3%,平均年龄(64±13.7)岁]。其中表浅、深部和表浅加上深部梗塞分别占25.6%、50%和24.4%。有50例梗塞仅限于PCA区,另外32例伴有其他动脉供血区梗塞。大动脉粥样硬化(LAA,43.9%)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心源性栓塞(CE,19.5%),小血管闭塞(18.3%),不明原因(17.1%)及其他原因(1.2%)。在LAA的36例中,15例仅有PCA本身的病变而梗塞灶近心端的其它大动脉无粥样硬化表现,在这些患者中,梗塞机制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致分支阻塞(AB,8例),原位血栓形成性血管闭塞(4例)和动脉-动脉栓塞(AA,3例)。虽然一般情况下枕叶最常受累,但在PCA本身病变时丘脑腹外侧梗塞更常见。【结论】根据不同的潜在病因,PCA区梗塞的方式各不相同,PCA本身的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各种机制导致卒中是PCA区梗塞相对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