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预计到2030年,老年患者将占新发肿瘤患者的70%〔1〕。肿瘤是6079岁人群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在治疗前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能很好地了解癌症的治疗是否合适。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老年肿瘤临床指南指出老年综合评估(CGA)是评估老年肿瘤患者的核心,本文就CGA在老年肿瘤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手术中技术最复杂、并发症最多的手术之一。本文介绍袖套式胰肠吻合并胰液外引流技术并讨论其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6月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 4 2例 ,其中男 31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为 62 .5岁 (4 5 78岁 )。按有无采用胰管内支撑外引流技术分为两组 :有支撑组为A组 30例 ,无支撑组为B组 12例。2 .手术方法 :B组采用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的顺序为Child法 ,胰肠吻合时胰管无内支撑外引流。A组除常规操作与B组相同…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4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 34例行手术切除肿瘤+胆管取癌栓,6例仅行胆管切开取癌栓.术后随访至今,其中肿瘤切除+胆管取癌栓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超过2年,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10年,仅行胆管切开取癌栓平均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不同的流式抗体分选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骨髓中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方法 建立BALB/c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10天后分离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别进行CD11b、Gr-1单色标记及CD11b和Gr-1双色标记后,进行流式分选。比较这三种方式分选的MDSCs纯度、活力,并检测分选的细胞精氨酸代谢酶1( 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 的表达,并通过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MDSC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表达。结果 三种方法分选到的细胞活力和纯度都大于90%。CD11b标记进行分选操作最为方便,易于统一,但纯度略差;Gr-1标记进行分选时,细胞群不好确定,但纯度高;双色标记进行分选纯度最高。分选的细胞高表达Arg-1、iNOS和ROS。结论 三种抗体标记方法均能从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骨髓中的分选到纯度高、活力好的MDSCs,而用CD11b单色标记操作方便,易于统一,可作为首选方法。MDSCs的成功分选,对于后续开展MDSCs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 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IV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 mmol/L丁酸钠盐与0.1% DMSO进行诱导,5 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 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 c-kit 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6.
背景: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同时也可以向其他胚层分化,证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多分化潜能干细胞.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方法: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腹部皮下脂肪,0.075%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细胞增殖曲线,进行流式细胞、细胞周期、免疫荧光等检测,并验证其是否具有多功能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获得形态较均一的长梭形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良好,有明显的指数生长期,体外能长期培养存活,并保持不分化状态;流式检测细胞高表达CD105、CD90,低表达CD34、CD45;多数细胞周期检测G0/G1期占80%以上.能向成脂、成骨诱导分化.结果表明,实验分离获得的细胞是具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为深入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年来共收治176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手术组32例,行规则或不规则肝切术并术中门静脉取癌栓,门静脉或肝动脉置泵术;介入组144例,经肝动脉栓塞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50%,19%,术后常见并发症:暂时性肝功能不全44%(14/32),右胸腔积液31%(10/32),上消化道出血28%(9/32)等,无手术死亡。介入组0.5,1年生存率为35%,0。在介入组中,肝功能分级为I的患者34例在患者年龄,癌灶体积大小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但其0.5,1年生存率(59%,0)显著低于手术组(94%,50%)。结论 PVTT患者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肝癌切除并术中取栓治疗,术后经门静脉,肝动脉泵化疗或栓塞化疗能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命,手术治疗优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8.
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肿瘤患者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将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引流老年病人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 ,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 (2 6例 )在超声标记下置入 16G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传统胸、腹腔穿剌术引流组 (2 0例 )采用传统胸、腹腔穿刺术引流。  结果  导管引流组引流后第 1d和 7d内累计引流液体量分别为 (75 2± 3 5 8)ml ,(3 3 61± 869)ml;穿刺引流组第 1d和 7d内引流液体量分别为 (62 2± 112 )ml ,(2 3 11± 5 64 )ml。第 1d内 2种方法引流液体量及呼吸困难或腹胀等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引流 7d后 2种方法引流液体量及症状缓解情况差异显著。引流后导管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穿刺引流组。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老年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引流治疗 ,疗效满意 ,并发症发生率低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不同热缺血温度对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生理多道仪记录25℃、30℃、37℃的热缺血对猪小肠肌电的影响,同时记录猪自体小肠移植后30分钟及术后3周时的肌电,肉眼观察小肠的蠕动情况。结果 热缺血使肠蠕动功能减弱,与温度成反比,且温度越高,移植术后蠕动功能恢复越差;温度越高,其肌电的频率及幅度越低,37℃组移植术后3周的肌电幅度不及对照组的1/3倍。结论 猪小肠在37℃或以上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 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mmol/L丁酸钠盐与0.1%DMSO进行诱导,5 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c-kit 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