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2002至2003年广州及周边地区1O32例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广州及周边地区暴发流行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32例D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DEV)分离和鉴定。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0.9%)、全身肌痛(68.4%)、骨痛(48.8%)、疲乏(79.3%)、皮疹(60.1%)、束臂试验阳性(45.3%);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63.3%和60.8%;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71.8%)、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86.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4.7%)、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1.3%)和低钾血症(19.2%)。临床分型仅2例为登革出血热(DHF),其余均为典型DF。从54份发病5d内急性期患者的血清标本中分离病毒19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证实为DEV-I型感染;检测30份急性期血清DEV-RNA阳性率为83.3%。结论近年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为DEV-I型所致。多数病例符合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肝损害较多,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DHF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2.
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及胸部影像学随访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并随访观察其恢复期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随访观察25例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胸片、CT扫描表现。结果 54例重型SARS患者,死亡15例(其中1例尸检),临床治愈39例。随访观察的25例中21例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58—238d,CT扫描发现8例有肺间质增生(38.10%);4例有纤维性病灶(19.05%);12例有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57.14%);7例双肺未见异常改变(33.33%)。结论 肺间质增生、纤维性病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是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主要胸部表现,其发生率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  相似文献   
4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心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裕维  尹炽标  李粤平  贾卫东 《新医学》2003,34(11):677-678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患者的心脏改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普通型非典组91例,重型非典组23例,入院后第1日检测心肌酶和心电图,部分病人动态观察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结果:重型非典组心肌酶异常发生率为78%,明显高于普通型非典组的47%,两组肌酸激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型非典组的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普通型非典组心肌酶绝大多数在4周内恢复正常,而重型非典组尤其是死亡病例心肌酶进行性升高。心电图异常率23%、43%(P>0.05),但重型非典组心电图异常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结论:非典患者发生心脏损害的机会较大,程度较轻,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重型非典病人尤其是死亡病人的心脏损害程度加重,并可能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4.
广州地区某医院职工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重点收治SARS患者的某医院职工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05例职工的血清进行SARS病毒IgM、IgG抗体的检测。结果 有19例职工SARS病毒IgG阳性,10例弱阳性,高于正常人群。在19例职工SARS病毒IgG阳性者均出现不同的SARS临床表现。结论 广州某医院的SARS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5.
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二代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戴某,女,24岁,2009年5月28日因咽痛、咳嗽1 dA院.5月25日患者与广东省第3例输人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李某有近距离接触,当天李某到婚纱影楼拍摄婚纱照,戴某为该影楼化妆师,当天下午李某与戴某及另一位化妆师薛某一同外出拍摄,薛某较戴某晚1 d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采用PCR法从含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adw)的质粒pHBV1中扩增出HBVC基因,亚克隆到pGEM-T载体,然后将HBVC基因插入载体pAcGHLT-A中,构建含有HBVC基因的重组质粒pAcGHLT-HBcAg,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联合转染秋粘虫细胞(Sf9),获得含有HBV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构建了含HBV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后,PCR检测可以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片段。结论利用BEVS成功构建了含有HBV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传染病医院发展瓶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广州市某传染病医院近10年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并与行业间平均水平比较,试图找出影响该医院业务收入及发展的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在治疗SARS过程中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氧合指数较治疗前上升≥20%.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分析糖皮质激素的疗效.结果 225例中有134例(59.6%)SARS患者在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氧合指数的平均水平为237.08 mm Hg.治疗后为335.08 mm Hg,平均升高110.26 mm Hg,升幅为46.4%;96例有血气分析结果的SARS患者中,符合应用指征的有85例(88.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氧合指数平均升高103.14 mm Hg,升幅为44.4%,低于无应用指征的190.91 mm Hg,升幅为6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差值随治疗前氧合指数水平升高而下降,治疗前氧合指数≥300 mm Hg组升高最少,升幅为5.6%.结论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符合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治疗前氧合指数水平较低患者(氧合指数<300 mm Hg)的肺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49.
老年戊型肝炎6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年戊型肝炎62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3月~1996年3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共收治广州地区的戊型肝炎(包括重叠感染者)190例,其中60岁以上的戊型肝炎62例(32.6%),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北京)全国传染病又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62例中,男47例,女15例,男:女为3.13:1,年龄60~76岁,平均65.5岁。病前有食鱼生者5例,有不洁饮食者21例,近期有输血或输血制品史4例,传染途径不明者32例。临床分型中,急性黄疸型56例(90.3%),亚急性重型3例(4.8%),慢性重型2例(3.2%)…  相似文献   
50.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其血清内毒素(ET)及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IVC和P Ⅲ NP)水平,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判断其病理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把血清内毒素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级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TM)的发生率随肝脏病变的加重而升高.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级分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可作为肝脏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