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为多效能生长因子,在人体己发现有三种异构体形式(TGF-β1,2,3),有刺激和抑制双重功能.可刺激细胞外基质(ECM)的分泌,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趋化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在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还有愈来愈多的研究发现TGF-β异常增高可促进ECM的异常增多和沉积,这与多种纤维  相似文献   
12.
13.
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在发育期脑脊液中的迁移和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发育期脑脊液对胎脑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分化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实验室液氮冻存的孕龄16周的胎脑细胞,复苏后加入含EGF、bFGF、B27及N2的DMEM/F12培养基,14 d后获得生长状况良好的神经球.胚胎组先后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吸出脑脊液,小儿组均由腰椎穿刺或脑室穿刺获得脑脊液,将培养14 d的神经球分别接种于两组脑脊液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 CO_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观察神经球在脑脊液中的迁移和生长状态,免疫荧光鉴定脑脊液对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神经球接种到脑脊液后,除小儿组有少数几个神经球未发生迁移外,其余神经球均在培养6 h即向外周迁移,且神经球周边细胞向外发出突起,形成细胞索,细胞索向外周延伸后进一步编织成细胞网.与胚胎组比较,小儿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P < 0.01),神经纤维及巢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 < 0.01).此外,仅小儿组3份脑脊液培养的细胞为半乳糖脑苷脂阳性.结论:不同发育时期的脑脊液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作用效果各异,提示脑脊液参与神经发育的调控,是脑发育的重要微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小儿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问题。方法3例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接受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首先采用环磷酰胺(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后冻存。然后选用BEAM+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CTX+马法兰(Mel)+ATG两种方案预处理,0d回输CD34^+细胞。观察造血重建、免疫恢复以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动员获得了足够单个核细胞,纯化后CD34^+细胞纯度高。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9、13、11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4、18和13d。3例原发病缓解。随访14~16个月,皮肌炎皮损消失、四肢肌力恢复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由7.3分降至2.4分,系统性红斑狼疮DAI评分由16分降至4分。结论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是常规治疗无效的小儿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选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本室自制抗原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了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Ro/SSA,阳性率为51%。同时用免疫印迹法试剂盒同时用阳生率为37%,其敏感性显著低于CIE。但有一例患者用CIE检测呈阴性,IB检测表现为单独52kD Ro阳性,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至今缺乏有效疗法。将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观察植入细胞在宿主脑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 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儿科实验室完成。①对象:神经干细胞来源于孕12周流产的人胎儿脑组织,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清洁级SD新生鼠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40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人胚胎脑组织,机械分散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添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N2培养基中,获取生长旺盛的人神经干细胞球,制成单细胞悬液,浓度约为5.0×1011 L-1,培养6 d后行PKH标记用于植入后示踪。两组新生鼠均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造模后3 d,细胞移植组损伤侧脑室缓慢注入5 μL人神经干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取未经PKH标记的细胞球,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巢蛋白的表达及其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情况。分别于细胞移植后1,2,4周及3个月,常规取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析,观察植入后细胞存活及分布情况。 结果:在造模及细胞移植过程中,因麻醉、出血细胞移植组新生鼠死亡5只,模型对照组死亡7只,存活率85%~90%。①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分化:80%活细胞巢蛋白呈阳性表达,并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②神经干细胞植入后存活及分布情况:植入后1周,神经丝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损伤侧皮质及海马处,纹状体、脑干、小脑、嗅球也有少量分布。植入后2周,海马和皮质可见神经丝蛋白阳性细胞,胞体伸出的神经微丝更长,细胞数量与1周时基本相似。植入后4周及3个月时PK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N2培养基中形成的人神经干细胞球,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移植至缺血缺氧新生鼠脑中能够向损伤区迁移,分布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Clark等(1969)首次报道了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检出自身抗体抗Ro,五年后相继报道了抗La;1975年Alspaugh报道了干燥综合症(SS)患者体内可检出抗SS-A和抗SS-B,1979年,两个实验通过交换抗原和血清证实Ro就是SS-A,而La就是SS-B,故文献中多表达成Ro/SS-A和La/SS-B(本文写作Ro和La)。抗Ro和抗La是人类自身抗体系列中常见的两种,主要在SLE和SS及其有关的风湿病患者中检出,抗La对SS又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常通过检测这两  相似文献   
18.
应用SDS-PAGE技术和银氨染色方法,初步分析了四株不同毒力的土拉弗氏菌内毒素脂多糖(LPS)的分子组成。结果显示,4株土拉弗氏菌的LPS的图谱随着毒力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性脑脊液对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人的血性脑脊液和正常脑脊液培养神经干细胞,分为试验组(血性脑脊液组)和对照组(正常脑脊液组),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神经干细胞在两组脑脊液中的生长及增殖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两组脑脊液中神经下细胞的分化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神经干细胞在血性脑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