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3篇 |
免费 | 224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84篇 |
基础医学 | 168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481篇 |
内科学 | 305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96篇 |
特种医学 | 2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362篇 |
综合类 | 1071篇 |
预防医学 | 466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492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76篇 |
肿瘤学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16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 ACIF)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12-2010-10,对24例(26节段)颈椎疾病患者行前路椎间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内固定,其中颈椎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不稳7例,颈椎间盘疾患17例,其中双节段2例。结果24例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上升到末次随访时15.2分,术后X线片与末次X线片提示椎间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Zero-p ACIF有较优异的材料和力学性能,能有效维持融合椎间高度,对椎前组织无影响,是一种新的颈前路融合手段。 相似文献
62.
中心静脉导管在ICU病房应用广泛,但其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住院费用,目前已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因此,寻找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防控策略,并以可行方法降低CRBSI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3月,共治疗17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48岁,平均41岁.脊柱显微镜配合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置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并固定缝合.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8(9~24)个月,优16例,良1例,差0例;ODI评分由术前的(45.4±9.4)分,降低至(11.9±4.3)分;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3±2.5)分,降低至(1.5±0.4)分;无硬膜撕裂腩脊液漏、术后感染、棘突骨折、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复发、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对创伤后慢性踝关节疼痛患者行关节镜检查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自1999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39例创伤后踝关节慢性疼痛的患者,男15例,女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18个月,其中X线显示受伤时骨折脱位者26例。均行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病变状况,并对相应病变行镜下清理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后足踝评分表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软骨损伤及退变26例,游离体形成3例,撞击综合征21例。引起主要撞击的组织有:滑膜增生3例;韧带断裂后断端撞击10例,包括距腓前韧带断裂7例,下胫腓韧带前内侧束远端断裂3例;半月板样组织撞击6例;骨软骨增生撞击3例。平均随访(14.2±8.4)个月(5~36个月),术后关节功能AOF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9.7±16.9)分改善为(68.8±21.2)分,其中主观评分改善更为明显,术前平均(22.8±10.0)分,术后(29.5±12.1)分。结论:对于踝关节损伤后慢性疼痛患者,尤其是X线无骨折脱位者,及时行关节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关节内具体病变状况,且术中一并进行关节清理,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6.
由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09年5月8-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宁波市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收到论文200余篇,参会代表900余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消化道肿瘤的现代观念与规范化治疗.在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上共有19位著名专家围绕此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67.
BPH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BPH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80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其中41例伴有不稳定性膀胱,占52%;78例逼尿肌压力正常或增强;72例尿流率降低,8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7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性膀胱24例,占30%,包括6例低顺应性膀胱(术前为低顺应性膀胱),2例逼尿肌无力(术前为高顺应性膀胱)。与术前相比,膀胱顺应性升高,而膀胱压及尿道降落压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详细的、规范的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BPH患者有无BOO、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8.
胰腺损伤性胰瘘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性胰痿的防治原则与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5例并发胰瘘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并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结果:35例胰瘘患者中3例经引流管造影显示形成内瘘自愈,9例术后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Roux-on-Y囊肿空肠内引流术,2例因MODS、腹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随访3个月~5年,出院患者无因胰瘘并发症等相关因素死亡者.结论:胰腺损伤性胰瘘的防治需全方位考虑实施DCS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既要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又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HF患者11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5例。参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最大距离(6MW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3.64%)高于参照组(61.82%)(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小于参照组,LVEF、6MWT大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CHF的疗效显著,能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例成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资料。方法362名患者共施行了40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123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88例行Lichtenstein手术,191例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结果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7min与83min。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2例腹股沟区疼痛,4例阴囊血肿,9例尿潴留。腹股沟疝患者均于术后3—9d痊愈出院。88.4%(320/362)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