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2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362篇
综合类   1071篇
预防医学   466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492篇
  8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影响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管理工作者需根据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配置标准进行分析、论证,明确界定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以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使有限的护理资源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32例产甲胎蛋白胃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甲胎蛋白胃癌(α-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68例胃癌患者住院病案资料,发现血清AFP升高患者67例,排除肝硬化、肝脏肿瘤、生殖系统肿瘤等因素后,最终确诊为AFPGC患者32例。调阅该32例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随访资料,统计处理相关实验室及随访数据结果。结果:AFPGC患者占同期胃癌患者的6.8%(32/468)。与非AFPGC患者相比,AFPGC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25)和肝脏转移率(P=0.011)。目前常用化疗方案不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32例AFPGC患者中20例最终死于肝转移,平均生存时间35.7个月。结论:AFPGC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发生肝转移,预后差。治疗首选胃癌根治术,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43.
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前路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4例。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24±12)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既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又能保留寰枢关节活动性,骨折愈合率较高,并发症低,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78年5月~2006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21例单管型及双管型脊髓纵裂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P40波峰监测,评价其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双管型脊髓纵裂通过手术后观察和6个月~15年(平均2年6个月)的随访发现,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PrNCSEP术后有明显改变,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86%;单管型脊髓纵裂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脊髓损害重,且呈进行性加重,精细的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终止神经进行性损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单管型脊髓纵裂脊髓损害轻,不需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5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5±1.75)分、术后为(12.98±2.9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疗效评定采用JOA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一般7例,差4例。术后改善率30.4%-85.7%,平均69.2%±7.8%。结论颈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出率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至2007年620份标本利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男性Uu、Mh、Uu合并Mh检出率分别为24.7%、0.1%、.78%;女性Uu、Mh、Uu合并Mh检出率分别为39.6%、0.18%、0.47%。耐药率较低的四种抗生素是强力霉素(8.5%)、美满霉素(14.27%)、克拉霉素(15.3%)、阿奇霉素(19.7%)。结论男、女均对Uu感染率高,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耐药率低,可作为临床首选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9.
微创复位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椎体后凸成形(MIR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12个椎体骨质疏松、楔形压缩或爆裂性骨折,经CT、MRI检查后判断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内的程度及脊髓有无受压后,单侧微创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另一侧行经皮穿刺,并C型臂X线机定位后注入骨水泥。结果8例Frankel神经分类D级均恢复至E级;Cobb角平均恢复15°;椎管骨块侵占率平均减少21%;平均灌注骨水泥5.2ml。随访平均7.6个月,未发现手术并发症及椎体高度的丢失。结论MIR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安全、有效,对严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0.
成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分离和培养成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观察成人MSCs体外成骨潜能。方法 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并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中培养。通过传代培养扩增MSCs。为促进成人MSCs体外成骨性分化,第5传代培养时加入成骨性添加剂,培养第4、12天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成人MSCs表面分子的表达,并用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结果 成人MSCs是骨髓黏附细胞中有相应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和形态均的一细胞群。成骨性添加剂可作用于传代培养的成人MSCs,表现为培养皿表面有相互连接的结节状聚合体、碱酶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的基质沉积。结论 所建立的成人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可分选出骨髓黏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成人MSCs具有体外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