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地方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实验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系统性、规范化地开展教学创新和实践,以培养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吡虫啉和抑食肼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SCE)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又名彗星试验).结果:在低浓度(吡虫啉为0.05 mg/L,抑食肼为5 mg/L)时,它们对微核和SCE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浓度升高(吡虫啉为0.1 mg/L,抑食肼为25 mg/L)时,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彗星试验在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995, r=0.965).结论:吡虫啉和抑食肼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相比之下,吡虫啉比抑食肼具有更大的毒性.  相似文献   
23.
24.
大气细颗粒物(PM2.5)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与炎症、脂蛋白异常、内质网应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心脏功能改变和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本文综述PM2.5暴露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5.
背景与目的:检测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的遗传毒性,评价其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检测底灰不同的浸泡液。结果: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浸泡液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引起了,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Na2EDTA浸泡液的微核率最低。结论: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具一定的遗传毒性,在其进入环境(处置或阿利用)之前须去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Na2EDTA溶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底灰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缓解其对蚕豆根尖的遗传毒性,而显示一定的化学修复前景。  相似文献   
26.
纳米颗粒可致心血管细胞生理结构改变及功能紊乱,甚至促使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组织结构重塑和功能异常,诱发心血管病事件。纳米颗粒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分子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遗传毒性、线粒体损伤、内质网应激、抑制自噬、诱导炎症、扰乱Ca2+信号和干扰脂代谢等。本文综述了纳米颗粒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分子机制,为生态环境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质网应激(ERS)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25、50、100 mg/L SiNP作用于HUVEC,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及其关键蛋白表达。 结果随SiNP作用剂量的增加,HUVEC的UPR及其下游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 结论SiNP可致HUVEC持续ERS,并促进下游关键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8.
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深入了解其病理机制、风险因素,对于更好地防治心血管病,提高居民的健康十分必要。故此,特组稿本“环境与心血管健康”专栏。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F1代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为综合评价其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昆明小鼠分为33、330、3300mg/kgDBP剂量组,经灌胃染毒,按常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选择妊娠期和哺乳期sD雌性大鼠,灌胃染毒,DBP剂量分别为0、125、250、500mg/kg,计数F1代雄性大鼠的附睾尾精子数、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结果DBP在3300mg/奴时能引起微核率的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250、500mg/kg)DBP可引起F1代仔鼠精子总数、精子活力明显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结论DBP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30.
新型农药-吡虫啉对蝌蚪及青蛙成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和评价新型农药-吡虫啉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栖动物的潜在风险,为其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青蛙为指示生物,应用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来研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 吡虫啉对蝌蚪急性毒性的LC50-48h值为218.8mg/L,表现为低毒;微核试验中,当其处理浓度高于8mg/L时,能引起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6);在彗星试验中,所有吡虫啉处理组的彗星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细胞的DNA损伤表达成专用单位后与试验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2)。结论 该农药对青蛙的急性毒性为低毒,但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都显示其对青蛙具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