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02篇 |
免费 | 587篇 |
国内免费 | 3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篇 |
儿科学 | 146篇 |
妇产科学 | 58篇 |
基础医学 | 396篇 |
口腔科学 | 90篇 |
临床医学 | 1258篇 |
内科学 | 672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306篇 |
特种医学 | 3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65篇 |
综合类 | 2642篇 |
预防医学 | 1255篇 |
眼科学 | 81篇 |
药学 | 1180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894篇 |
肿瘤学 | 2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283篇 |
2021年 | 357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197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784篇 |
2013年 | 464篇 |
2012年 | 433篇 |
2011年 | 496篇 |
2010年 | 485篇 |
2009年 | 469篇 |
2008年 | 457篇 |
2007年 | 565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498篇 |
2004年 | 489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224篇 |
2001年 | 234篇 |
2000年 | 295篇 |
1999年 | 252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70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讨MRI对关节软骨各期病变的敏感成像序列并评价MRI对早期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1例新鲜截肢人和4例正常猪膝关节的T2W1、PDWI、GE、STIR、3D FS-FSPGR等序列的成像研究,选定最佳的序列用于6例猪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膝关节扫描,以MRI图像为标准切取标本染色,图像与染色图片对照以评价MR对关节软骨的诊断价值。[结果]5种序列的组织分辨力、病变检出率以3D FS-FSPGR序列最高分别达67.9%和93.7%;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和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s,CF)主要分布在关节软骨的深层组织。以MRI图像为标准切取的各级软骨标本之间染色浓度,PG呈递减关系,CF呈递增关系。[结论]在5种序列中,3D FS-FSPGR是理想的关节软骨成像序列;MR不仅对中晚期软骨病变有良好显示,对早期软骨病变也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2.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5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22例;年龄16~79岁,平均52.4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9例,四部分骨折23例,均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按照Neer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33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4.2%.结论 采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固定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总结多中心应用食管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PB)下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和近、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432例病儿,男235例,女197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3.2±1.9)岁;体重4.0~26.0 kg,平均(13.3±5.6)kg.膜周部VSD 351例,嵴上或嵴内型VSD 57例,肌部VSD 24例(17例多发VSD).VSD直径3~12 mm,平均(5.3±1.6)mm.膜周部VSD,经剑突下或胸骨下端3~4 cm小切口进胸;嵴内或嵴上VSD,经胸骨左缘第3肋间2~3 cm小横切口进胸.暴露右心室表面,在食管超声引导和实时监测下,穿刺右心室游离壁,导引钢丝经右心室腔穿过VSD到达左心室腔,沿导引钢丝导入输送鞘管建立轨道.通过输送鞘管直接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经食管超声多切面反复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和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若无异常情况即可释放封堵器.结果 432例中417例封堵成功(96.5%),15例(3.5%)术中改为常规CPB手术.封堵成功者中,选用对称伞238例(57.1%),偏心伞179例(42.9%).13例(3.1%)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11例(2.6%)术后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0.7%)术后发生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术后383例(91.8%)病儿在2 h内拔除气管插管,3~5天出院.术后416例(96.2%,416/432例)随访12~38个月,平均(19.3±11.6)个月,无近、中期死亡.1例术后6个月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无明显异常.结论 应用食管超声引导、经胸微创非CPB下封堵VSD技术,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中期临床结果满意,但远期结果需要进一步观察.Abstract: Objec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occlusion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 VSDs) withou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 CPB) has been applied in multiple centers. We reported experiences and the mid-term results.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thirty-two cases from 4 cardiac center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There were 235 males and 197 females, aged from 3 months to 15 years, with a body weight varying from 4.0 to 26.0 kg. Three hundred and fifty-one patients had perimembranous VSDs, 57 had intracristal or supracristal VSDs and 24 had muscular VSDs (17 had multiple muscular VSDs). The diameter of the VSD ranged from 3 to 12 (5.3 ±1.6 ) mm.For those with perimembranous or muscular VSDs, a 3 to 5 cm inferior sternotomy was made, but for those with intracristal or supracristal VSDs, a 2 to 3 cm incision was made parastemally through the left third intercostal space. Being monitored and guided with TEE, the device was deployed to occlude the VSD through the puncture at the free wall of the right ventricle. TEE was used for assessing the residual shunting, the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outlet tracts, valvular function and for detecting any arrhythmia, The devices would be released if the heart rhythm was normal, as well as the residual shunting and valvular regurgilalion were not detected. Results The procedure w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in 417 cases(96.5% ) and converted to traditional surgical closure with CPB in the other 15 cases(3.5% ). Concentric devices were used in 238 cases(57.1% )and eccentric devices were used in 179 patients(42.9% ). Successful procedures finished in less than 90 minutes, and the deploy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devices were completed in 5 to 60 (18. 2 ± 8.6) minutes. No residual shunt and detectable aortic or tricuspid insufficiency and arrhythmia was observed. Patients were extubated within 2 hours and discharged 3 to 5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During fellow-up period from 3 months to 2 years, n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device closure of VSD under TEE guidance without CPB is proved to be a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ildren with VSD. Its us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should be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94.
肠套叠最常发生于小儿,尤以婴儿为多见,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但肠套叠在成人也时有发生,有时会因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如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而容易造成诊断困难。现将我所近年来经过B超诊断的32例肠套叠病人做一总结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人32例,小儿22例,年龄5个月~8岁,成人10例,年龄37~58岁。小儿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腹痛、腹部压痛及血便或呕吐,22例病人均为临床疑诊为肠套叠而行B超检查及X线检查。10例成人患者临床表现不甚相同,9例有程度不同的右下腹痛及脐周疼痛,8例伴有血便,6例有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伊贝沙坦治疗组(I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经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所有大鼠均给以普通饲料喂养,I组大鼠每天以伊贝沙坦15mg·kg-1·d-1灌胃,C组和D组大鼠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测体重及血糖,处死大鼠后取骨,应用显微镜观察骨组织显微结构和进行骨组织形态密度计量学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骨组织OPG mRNA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12周末,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光镜下均出现骨质疏松表现,I组骨质疏松程度比D组轻.骨组织定量分析显示,MTVT在D组及I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MTPS在D组及I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1).I组与D组大鼠骨组织相比,MTPT显著增加及MTPS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与C组大鼠比较,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显著降低(P<0.01);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又较D组显著增加(P<0.01).骨组织RT-PCR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ANKL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则明显高于D组(P<0.01).而RANKL mRNA在I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伊贝沙坦可使糖尿病大鼠骨组织降低的OPG mRNA表达水平得以部分恢复,上调OPG/RANKL比值,这可能与伊贝沙坦的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6.
原发性胆囊癌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了胆囊癌细胞系,46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22例癌旁组织,19例胆囊良性病变。结果 胆囊癌细胞系呈端粒酶阳性,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胆囊良性病变(P>0.05)。端粒酶活性与胆囊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端粒酶激活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有可能成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97.
不同胰岛素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B组:预混胰岛素组;C组:中性胰岛素组。同时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检测血糖达标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其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其它两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次数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法控制血糖,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临床观察小剂量甲基泼尼龙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以评价甲泼尼松龙注射液对严重创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选取38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甲泼尼龙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8),均接PICCO监护仪测得治疗前、治疗后第1、3、5天EVLWI,并同步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和免疫指标HLA—DR,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VLWI:对照组在3天时EVLWI升高,5天开始下降,而甲泼尼龙治疗组EvLwI3天后开始下降,5天时降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治疗组在治疗后3、5天,EVLWI有明显下降(P〈0.05)。(爹氧合指数:甲泼尼龙治疗组第3天时氧合指数正常,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氧合指数在5天升至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LA—D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注射液通过抑制全身炎性反应,能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改善患者的氧合,同时HLA—DR未下降,提示甲泼尼龙能改善严重创伤后肺损伤,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用于预防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323例各类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患者为研究组,应用透明质酸钠;同期选取672例各类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外周血白细胞数的情况、术后1月行B超检查的情况及术后1月妇科检查结果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检查并住院的56例子痫前期孕妇、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健康孕妇108例,检测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依据GSM诊断标准计算各组孕妇的GMS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子痫组和GDM组在FPG、TC、LDL—C等糖、脂代谢指标上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组和GDM组GM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前BMI和TG构成两组GMS发生高危因素,其中TG则构成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糖和脂代谢异常等多重代谢异常集中出现在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孕期BMI、TG等构成妊娠合并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