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95篇 |
免费 | 448篇 |
国内免费 | 2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儿科学 | 124篇 |
妇产科学 | 118篇 |
基础医学 | 464篇 |
口腔科学 | 62篇 |
临床医学 | 2488篇 |
内科学 | 774篇 |
皮肤病学 | 99篇 |
神经病学 | 216篇 |
特种医学 | 3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15篇 |
综合类 | 4114篇 |
预防医学 | 1744篇 |
眼科学 | 71篇 |
药学 | 1744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1507篇 |
肿瘤学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557篇 |
2013年 | 502篇 |
2012年 | 625篇 |
2011年 | 732篇 |
2010年 | 756篇 |
2009年 | 723篇 |
2008年 | 761篇 |
2007年 | 739篇 |
2006年 | 816篇 |
2005年 | 839篇 |
2004年 | 755篇 |
2003年 | 619篇 |
2002年 | 508篇 |
2001年 | 485篇 |
2000年 | 435篇 |
1999年 | 407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313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273篇 |
1994年 | 247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了解劳教者与其中吸毒人口感染HIV规律,为采取有效措施遏制HIV在吸毒人群中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株洲市某女子劳教所2005-2006年新人教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内容调查与宣传,同时抽取其静脉血进行HIV检测. 结果 两年共监测了3 206例,HIV阳性者121例,阳性率3.77%.其中2005年HIV阳性率为2.66%,2006年HIV阳性率为7.31%,2006年是前一年的2.7(u=5.36,P<0.01).这些劳教人员主要来自省内,占95%以上,其中省内衡阳地区与岳阳地区所检出的HIV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9.46%与5.83%;这些劳教人员多为青年妇女,18~30岁年龄组人数占90%,HIV阳性者在此年龄段达98%;她们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16.1%,初中文化的占83.70%,高中文化程度者只有5名,无更高学历者.而她们吸毒,主要是静脉吸毒,年限均在2年以上者达75%,其中5年以上者占45%,个别长达15年.她们有性乱史者占调查总数的74.64%.这部分人群未婚或离异者为76%,就是已婚者(24%)也是名存实亡.艾滋病对上述人群更是肆无忌惮,其中静脉吸毒者在2年以上者中HIV阳性人数者占97%.调查进一步发现,吸毒人员一方面共用注射器(针头)占60%;另一方面不惜出卖肉体以卖养吸,不使用安全套(67%),从而加速了艾滋病的蔓延和传播. 结论 静脉吸毒人群仍是目前株洲市HIV的主要病源;吸毒人员由于吸毒成瘾,他们不但吸空了自己的家产,吸敞了家庭与婚烟,而且吸坏了身体,染上HIV,传播艾滋病,当务之急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艾滋病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982.
目前艾滋病正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为了模清重庆地区的疫情情况,我们于1987年10月到1988年4月开展了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共检查631份血清标本,未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者。 相似文献
983.
984.
98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单元(CCU)期间常并发睡眠障碍,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康复质量,导致病情反复.加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1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比较克氏针髓腔内固定的三种不同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0-2006年收治的锁骨骨折89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采用三种不同方式克氏针髓腔内固定:远近端均折弯组30例,近端折弯组35例,远端折弯组24例.结果 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远近端均折弯组优良率96.67%,近端折弯组优良率91.43%,远端折弯组优良率87.50%.远近端均折弯组优良率高于近端折弯组和远端折弯组(P<0.05).结论 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髓腔内固定简单、经济、实用、疗效确切,其中远近端均折弯较近端折弯和远端折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近几年来,由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住院病人很少发生褥疮,但入院时带进病房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褥疮仍难以避免,用紫草油联合艾灸治疗Ⅲ、Ⅳ期(浅度溃疡期、坏死溃疡期)褥疮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5例褥疮,男9例,女6例,年龄25岁~66岁,均为院外带入,其中外伤性截瘫10例,骨盆骨折5例,共20处,Ⅲ期褥疮15处,Ⅳ期褥疮5处,褥疮面积最大7cm×7cm,最小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研究 17β 雌二醇对缺血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Bc1 2蛋白的表达有关。 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 2小时 ,再灌注 2 2小时后立即断头取脑 ,应用TTC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脑梗死体积及Bc1 2蛋白的表达。结果 17β 雌二醇用药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 (P <0 .0 5 ) ;Bc1 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17β 雌二醇上调大鼠脑缺血时bc1 2的表达很可能是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