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7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19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851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251篇
  2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17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广东省监狱警察2093名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状况。方法:于2002-01/2003-1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广东省阳江、四会、东莞、怀集、连平和英德八所监狱的全体监狱警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3份,其中男1674人,女419人,行政人员404人,后勤人员241人,监区警察1448人,≤35岁1461人,35岁以上632人,平均年龄(32.78±7.98)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份。采用0~3级计分,每一成份分≥2表示在该成份的质量上较差或很差。7个成份得分累计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以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界值,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主要观察监狱警察睡眠质量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工作性质监狱警察的睡眠状况。采用集体测试方式,由施测人员在场指导,填写时间在5~10min,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测验结果进行频数分布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q检验。结果: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3份,回收率83.72%。①睡眠质量总体状况及各成份发生频率:监狱警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均分明显高于生理心理负荷较大的特殊职业(飞行员)(t=23.42,P<0.0001)。其中有40.71%的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有问题,且显著高于深圳市民(χ2=271.78,P<0.0001),男警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警(χ2=4.08,P=0.04),行政人员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勤人员及监区警察(χ2=7.87,P=0.005),不同年龄监狱警察的睡眠问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睡眠质量各成份发生频率依次是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②不同性别、年龄及工作性质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比较:男警察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得分高于女警察(t=2.10~3.98,P<0.001~0.05),女警察睡眠效率较男警察差(t=3.09,P<0.001)。35岁以上警察的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得分高于≤35岁警察(t=2.05~2.87,P<0.05),≤35岁警察的日间功能障碍较差(t=4.30,P<0.001)。监区警察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行政警察(P<0.05),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后勤警察(P<0.05),后勤警察在睡眠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行政警察(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性质、警衔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即监区警察和警衔高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较高。结论: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工作性质的警察睡眠状况有差异,睡眠问题表现方式也有差异,应予以重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2.
煤矽肺是危害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主要职业病,目前,尚无较满意的治疗药物,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煤矽肺的可靠方法,我们曾在坊子煤矿健立了家庭病床,并对各期煤矽肺患者28人试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现将第一年治疗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3.
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在神经外科中并不罕见。早期诊断和治疗常易忽视。个别病人脑外伤痊愈后方觉视神经的损伤,从而失去治疗机会,多年来我们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积累了经验,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的病人中,特重型颅脑伤2例,普重型6例,中型13例,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系统对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4月本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将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即责任护士一对一采用健康宣教单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制视频宣教系统与传统宣教相结合的模式,即患者家属观看完入院视频宣教后,护士进行简单口头解说,对宣教内容加以巩固。比较2组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结果宣教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宣教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宣教能够直观给患者家属提供全面的,准确的住院信息,有效解决患者家属的疑惑和焦虑,提高了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提高其对ICU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提高了患者家属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携带血管抑素K1-5的腺病毒载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MTT及体外趋化实验检测血管抑素K1-5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趋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及MTT法检测表明,血管抑素K1-5的腺病毒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对其具有杀伤力。趋化实验表明,血管抑素K1-5能使血管内皮细胞趋化能力减弱,抑制血管形成。结论 血管抑素K1-5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为进一步体内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背景:脱细胞的异种小血管支架已被初步去除引起排斥反应的异种抗原。 目的:将脱细胞的Wistar大鼠尾动脉支架移植于日本大耳白兔耳血管间,观察移植后血流和管壁变化。 方法:15只Wistar大鼠每只取2条长2.50 cm的尾动脉干共30条作为异种小血管,15条直接作为供体尾动脉干,另15条经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脱细胞处理作供体组织工程小血管支架。受体为15只日本大耳白兔左右耳背面中央动脉。在外科显微镜下,兔中央动脉近侧断端采用全层套叠吻合法套入供体血管近侧腔内,远侧断端按常规端端吻合。采用勒通试验法和常规血管管腔血液、管壁染色法,连续观察血管内血流状况。 结果与结论:血管移植后的即刻通畅率达100%。异种小血管支架血液通畅最长时间为46 h 47 min,长于异种小血管移植(14 h),两组远侧的端端吻合区首先出现血流不畅;套叠区小血管支架与中央动脉外膜间由蒂状结缔组织相连。第10天,小血管支架可见内膜纤维组织仍然呈梳头状整齐排列,未见细胞附着;在术后第100天,仍保留着血管支架的完整性。结果提示,脱细胞异种小血管支架可作为血管移植物吻合于动物宿主内,异种小血管支架移植的套叠式吻合法优于经典的端端吻合法。  相似文献   
58.
BACKGROUND: Wnt5a is able to inhibit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and activate non-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non-classical Wnt5a/PCP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d by Wnt5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unclear.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in downstream effector molecules related to Wnt5a/PCP signaling pathway, and its roles in the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of CqVip, CNKI and PubMed databases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February 2016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Chinese keywords of “BMSCs, Wnt signaling pathways,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English keywords of “BMSCs,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Wnt, Fzd, Ror2, RhoA, ROCK, JNK”, respectively. Literatures related to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were selected. Finally, 43 eligibl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 through excluding the old and repe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Wnt5a, a representative protein in non-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athway, paticipates in the cytoskeleton, cell migration and cell polarizat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by mediating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molecules such as Fzd, Ror, RhoA, ROCK, JNK, thereby regulating it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But it is unclear how Wnt5a/PCP participates in th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chondrogenic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how the downstream effector molecules interact or function independently, which requires further studies.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估根据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三磷酸腺苷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 (ATP-TCA)制定的Ⅲ和Ⅳ期肝母细胞瘤(HB)化疗方案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儿科行术后化疗的Ⅲ和Ⅳ期HB患儿,以是否行ATP-TCA分为ATP-TCA组和对照组。ATP-TCA组检测伊立替康(CPT-11)、顺铂(DDP)、长春地辛(VDS)、环磷酰胺(CTX)、吡柔比星(THP)、依托泊苷(VP-16)、紫杉醇(PTX)、5-氟尿嘧啶( 5-FU)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制定精准化疗方案。评估2组病死率和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ATP-TCA组纳入38例,2例肿瘤标本细胞数少放弃培养,2例患儿共行2次手术,均进行药敏试验,对照组纳入40例。①ATP-TCA组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中度敏感率分别为DDP 32例(84.2%)、CPT-11和VD各30例(78.9%)、CTX和5-FU各29例 (76.3%)、THP 22例 (57.9%)、VP-16 18例 (47.3%)、PTX 16例(42.1%)。②ATP-TCA组病死率为36.1%(13/36),对照组为5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Ⅲ期病死率ATP-TCA组为15.4%(2/13),对照组为28.5%(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 Ⅳ期病死率ATP-TCA组47.8%(11/23),对照组为61.5%(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③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Ⅲ期预期3年生存率ATP-TC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5%和55%,Ⅳ期预期3年生存率ATP-TC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分别为50%和35%。 结论 ATP-TCA可评估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基于此制定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可能可以提高HB Ⅳ期患儿的生存。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治疗的RA合并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A合并DLBCL患者5例,占同期RA住院病例的0.32%(5/1561),其中男1例,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