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苦参碱(MAT)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AT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活性。结果 0.25~2.0 mg/ml MAT对HL-60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3,P<0.05);MAT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t值分别为4.685、6.300、9.641、6.786,均P<0.05);1.0 mg/ml MAT处理后48 h内,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逐渐降低(F=54.83,P<0.05),Caspase-9活性逐渐升高,呈时间依赖性(F=72.31,P<0.05)。结论 MAT可能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激活Caspase-9而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60岁以上老年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13例中青年A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22∶1。老年AL基础疾病的发病率(85.1 %)、治疗相关死亡率(41.4 %)均高于中青年组(P<0.01);骨髓增生低下发生率(10.6 %)、既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率(10.6 %)、早期死亡率(14.9 %)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骨髓原始+幼稚细胞为0.535±0.034,低于中青年组(P<0.05); CR率(24.1 %)、1年生存率(29.8 %)均低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AL有其临床特点,目前尚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策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激酶MEKK2对IL-2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MEKK2和JNK激酶活性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在PHA/抗CD28抗体刺激Jurkat细胞后MEKK2对IL-2转录和翻译的影响结果经PHA/抗CD28抗体刺激后,亲本Jurkat细胞AP1和I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别增加4倍和5倍。而MEKK2功能域灭活的Jurkat细胞AP1和I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仅各增加1倍。经PHA/抗CD28抗体刺激后,亲本Jurkat细胞IL-2 mRNA的转录和I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EKK2功能域灭活的Jurkat细胞IL-2 mRNA的转录和IL-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 MEKK2在IL-2的生成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MEKK2可以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从而筛选有效药物抑制免疫反应,提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4.
回顾性分析2004-04/2006-02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病例1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期的25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例2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状态的16岁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均经中心静脉输入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剂量为1.0×106/kg。结果2例接受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病情很快得以缓解,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提示应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顽固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骨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加强对其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表现特点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上颌骨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和治疗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右上颌骨疼痛起病,X线显示上颌骨右侧可见大片溶骨性破坏,破损边缘不清晰,有部分骨硬化表现。手术摘除肿块,病理检查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消减型,临床诊断为右上颌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Ⅰ期)。给予ABVD方案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原发性骨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恶性淋巴瘤,容易误诊,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应尽早明确诊断,并加以鉴别诊断,现代化疗方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24例成人获得性嗜血细胞综合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肝功能损害与获得性HPS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获得性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为乳酸脱氢酶(LDH)及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黄疸。肿瘤继发HPS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继发HPS组(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白蛋白(ALB)降低提示预后不良(P〈0.05)。24例患者中12周内共死亡15例,占62.50%。结论肝功能损害是获得性HPS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获得性HPS的病因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进一步阐明一些高表达P-糖蛋白(P-gp)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 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苷(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VP16;利用干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 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术,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并初步探讨其抗伊马替尼的机制。结果 bcr/abl和abl 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非K562/VP16 SP细胞(non-SP K562/VP16)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non-SP K562/VP16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与non-SP K562/VP16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 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可能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小鼠对供体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以未移植Flk1 CD31-CD34-细胞小鼠为对照.结果: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 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供体来源T细胞占受体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 d,未处理组为8~9 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4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解决造血重建缓慢的策略之一,但临床实施中,抽取骨髓进而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尚不能为大部分健康供者所接受。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5/11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雄性6~8周龄BALB/c(H-2Kd)小鼠20只,雌性7~8周龄C57BL/6(H-2Kb)小鼠50只,均购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20只雄性BALB/c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反复吹打2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骨髓细胞,加入EDTA-NH4Cl液去除红细胞,即为骨髓有核细胞。剩余3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均给予一次全身3.0 Gy 60Co-γ照射,照射后第4,5,6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及氯霉素,建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经尾静脉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3×106个,骨髓有核细胞组单纯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0.2 mL,10只/组。 主要观察指标:定期检测外周血和股骨有核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的变化,PCR法鉴定Y染色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CD3和H-2Kd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细胞移植后第2周,联合组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明显高于骨髓有核细胞组(P < 0.05),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各种细胞数量逐渐恢复(P < 0.05)。细胞移植后第4周(即造血恢复期),联合组外周血可特异性地扩增Y染色体的SRY基因片段,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中CD3和H-2Kd双阳性细胞达6.66%,提示在受体小鼠体内有供体细胞的存在。 结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重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促进小鼠造血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