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90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不同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观察各种材料行颅骨缺顿修补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别选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橡胶、金属材料(钛网、钛板)等不同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结果 金属材料(钛网)为修补物。术后并发症4%,效果最好;有机玻璃为修补物,术后并发症33%,效果次之;硅橡胶为修补物术后并发症多,为67%。结论 行颅骨缺损修补时,若条件允许,最好选用金属材料(钛网)作修补物。  相似文献   
82.
强迫游泳大鼠脑内信号分子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强迫游泳时大鼠脑内不同核团内ERK1/2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与负性心理应激有关的脑内环路。将大鼠置于高60cm、水深约30cm的玻璃缸内,先预游15min,24h后进行5min的强迫游泳,观察大鼠游泳过程中的不动时间。游泳完毕后将大鼠灌流处死,对全脑组织进行磷酸化ERK1/2(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与酪氨酸羟化酶(TH)在部分核团内的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强迫游泳后前额叶皮质、外侧隔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3区、杏仁内侧亚核和皮质亚核、孤束核等脑区/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而杏仁中央亚核、下丘脑视上核内的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下降,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孤束核内部分pERK1/2阳性细胞呈TH免疫反应阳性。上述结果表明,以上脑区/核团内的神经元可能和负性心理应激的中枢调控有关,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其调控过程。此外,孤束核中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心理应激的脑内活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1例。P组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4~12mg/(kg·h),右美托咪定0.5μg/(kg·h)。I组吸入1.5%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泵注,2组BIS均维持在40~5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干(T3)、切除肿瘤(T4)和术毕(T5)6个时间点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N2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以及波间潜伏期延长;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5%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显像对脊柱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疗效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射频消融的7例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骨显像、CT表现与患者症状、随访结果的关系。结果7例患者(其中骨样骨瘤4例,成骨细胞瘤3例)接受8次射频消融。治疗后2例无疼痛复发,第3、6个月骨显像呈轻度浓聚,其中1例第3个月CT示病变缩小,第12个月消失。3例第4~5个月疼痛复发,骨显像呈轻度浓聚1例,显著浓聚2例,同期CT示病变较治疗前均无变化,继续随访患者疼痛消失。2例射频消融后仍有间断轻度疼痛,第9、12个月骨显像均呈显著浓聚,同期CT示病变缩小1例,增大1例,患者后续分别行手术和再次射频消融。结论骨显像能够早期判断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后病变的活性。骨显像轻度浓聚预示病变治愈,显著浓聚提示病变尚存活性,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D合并T2DM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另入选CHD 36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于PCI术前、术后即刻、2h、6h、24h采血测CD40L、Ps。结果试验组CD40L、Ps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2h、6h、24h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CD40L及Ps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于术后2h、6h、24h逐渐回落,但水平仍高于术前;对照组CD40L及Ps在术后即刻亦明显增高(P<0.05),但于2h、6h、24h回落较快,24h水平同术前相似,与术后即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CD40L和Ps两种因子水平高于单纯CHD患者;CHD合并T2DM患者行PCI治疗可导致CD40L和Ps术后即刻明显增高,此后逐渐回落,在术后24h基本可降至术前水平,但同CHD患者相比较,CD40L和Ps无论术前术后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腹腔注射重组鼠IL-1β(rmIL-1β)对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的影响。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T1组缺氧并腹腔注射rmIL-1β;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腹腔注射rmIL-1β;T4组不缺氧也未腹腔注射rmIL-1β。T1组和T2组采用慢性低压性缺氧模型,大鼠在低压氧舱内连续缺氧2周,每天9h(PB=375Torr)。T3组和T4组也每天放入低压氧舱内9h,但不给予低压缺氧。T1组和T3组在第13d放入低压氧舱前,给予腹腔注射rmIL-1β1000ng/kg,T2组和T4组给予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14d四组动物分别在低压缺氧舱中缺氧或常氧处理6h后,注射与前一天相同量的rmIL-1β或生理盐水,然后继续低氧或对照处理3h。处理完毕后麻醉处死动物。结果显示:与未给予缺氧和rmIL-1β刺激的T4组相比,T2组(单纯缺氧组)或T3组(单纯注射rmIL-1β)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均上调(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缺氧和腹腔注射rmIL-1β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缺氧和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均可导致颈动脉体内IL-1β的上调,IL-1β可能与颈动脉体的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7.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88.
89.
术前诊断脾恶性肿瘤伴胸腰椎转移瘤可能性大. 手术所见脾增大,约20 cm×10 cm×10 cm,颜色略苍白,表面可见直径约1-2 cm弥漫性分布结节,质中,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脾静脉直径约2 cm;肝脏、胆囊及胃肠未见异常;腹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见淡黄色腹水约500 ml.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垂体瘤中血小板粘附分子 (CD3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2 0例复发、2 6例未复发的人脑垂体瘤中CD3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复发组垂体瘤中CD31表达较未复发组明显增高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垂体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与垂体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