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宋乐  江晓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56-1357,1359
目的: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标准。通过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特点,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根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的国际共识标准,应用SPSS l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回顾性分析200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39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血清总IgE、肝抗原谱及凝血功能。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以肝细胞型为主(46.0%),其次为混合型(29.5%),胆汁淤积型(24.5%)。97.1%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出现肝衰竭(2.8%)。同时实验室检查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血常规、血清总IgE、肝抗原谱可有异常改变,而比较中、西药组的这些实验室检查的改变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多,需要临床医师熟悉并掌握其临床特点,通过综合评价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2.
43.
44.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脊髓蛛网膜粘连的疗效。方法:鞘内注射尿激酶后观察病人的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和脑脊液成分的变化。结果:肌力减退9例中改善6例,无变化3例;麻木感减轻8例;大小便障碍5例中好转4例;脑脊液蛋白增高8例(P<0.05),随访半年平均恢复正常,其他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鞘内注射尿激酶可较明显改善脊髓蛛网膜粘连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POEMS)综合征骨显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与CT表现进行比较,总结POEMS综合征的骨显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多发性骨髓瘤3例,浆细胞增生3例,浆细胞瘤2例。6例骨显像阳性,其中2例为溶骨性破坏灶,4例为硬化性病变。5例可见四肢关节对称性放射性浓聚,其中1例治疗后好转。结论 POEMS综合征溶骨性病变及较大硬化性病灶呈放射性浓聚,伴四肢关节对称性浓聚;骨显像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46.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00-01~2004-12手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8例(其中钻孔引流30例,开颅血肿清除38例)术后3个月、6个月头颅CT检查结果.结果 术后3个月头颅CT检查,钻孔引流30例,血肿消失12例,血肿消失率40%;开颅血肿清除38例,血肿消失36例,血肿消失率95%;术后6个月头颅CT检查,钻孔引流30例,血肿消失18例,血肿消失率60%;开颅血肿清除38例,血肿消失37例,血肿消失率97%.结论 开颅血肿清除的临床效果比钻孔引流的临床效果好,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开颅血肿清除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观察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探讨E-W核在麻醉效应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证据。我们将36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清醒对照组(Con);第2、3组为异氟醚麻醉组(Iso-1、Iso-2:分别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和1h);4~6组为异氟醚麻醉苏醒组(W-1、W-2: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后停药2min、30min;W-3:吸入1.0MAC异氟醚1h后停药30min)。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各时间点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并计数;用荧光双重标记法进一步明确pERK1/2阳性神经元的性质。结果显示:正常清醒小鼠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数量很少(2.2±1.5);异氟醚麻醉过程中pERK1/2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细胞计数,Iso-1∶40.9±8.1;Iso-2∶40.2±9.6,与清醒对照相比,P<0.001);苏醒30min时pERK1/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W-2∶2.1±2.2;W-3∶0.75±1.2)。pERK1/2阳性神经元部分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阳性,部分是乙酰胆碱(ChAT)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异氟醚麻醉过程中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被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兴奋CRF能和Ach能神经元对瞳孔反射及麻醉应激效应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银柴胡和土壤无机元素及药材有效成分特征,分析土壤与药材无机元素和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来自9个产地银柴胡药材和生境土壤样品,采用ICP-MS技术测定样品16种无机元素含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柴胡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并对土壤与药材无机元素和总甾醇、总黄酮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银柴胡药材和土壤具有相对一致的无机元素特征,但因无机元素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差异;药材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亦因产地不同存在较大差异;银柴胡药材无机元素间及其与土壤无机元素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性,药材中S元素与总甾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土壤和药材中Mg元素以及土壤中Ca元素与药材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药材中As元素与药材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银柴胡及生境土壤的无机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并与药材有效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为银柴胡道地产区建设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总结软骨肉瘤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2月病理证实的21例软骨肉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部位、数目、密度、骨质破坏、周围侵犯等形态学及18F-FDG代谢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径线。结果 21例软骨肉瘤中,单发12例,多发9例。初诊14例,其中单发9例,均见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影,溶骨性破坏7例;多发5例,均见钙化影。复发7例,软组织肿块影6例,钙化影5例。病变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大部分代谢不均匀,体积较大者尤著,呈边缘和(或)间隔代谢增高。8例高-中分化(普通型7例,透明细胞型1例)与8例低分化(间叶性5例,普通型、黏液样、去分化各1例)软骨肉瘤中位SUVmax分别为3.52(3.09,5.33)、9.02(6.52,1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1,P=0.001)。结论 软骨肉瘤常见溶骨性破坏及钙化,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与病理...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17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依据结核病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颅内压增高、癫痫和/或伴有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呈现"靶征"样表现者,结合脑脊液等检查,12得以明确诊断,5例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瘤。17例患者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6例术前得以明确诊断;另6例采用药物治疗,病灶多可在1~3个月内缩小,3~12个月内消失。所有患者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1.5年未见复发。结论脑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