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8篇
  4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丹参酮Ⅱ-A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压力侧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兔,随机均分为第1、3、7,14和21天组,复制兔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正畸牙移动模型,以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组,每日1次于近中牙龈黏膜下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36 mg/d,右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持续注射后1、3、7、14、21d时麻醉处死动物,切取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及周围组织制成牙周组织切片,观察VEGF的相对表达量,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结果:除第1天组外,其余各个时间点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21天各组VEGF平均染色强度高于第1天,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实验组VEGF平均染色强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促进牙移动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增加新生血管的数量,对加速正畸牙移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优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236例.对手术配合流程进行再造,对流程再造前后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开台时间采用1检验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流程再造后,开台时间与流程再造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较再造前提高(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HPLC联用技术测定生物样品中异丙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Oasis HLB固相微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Shim-pack 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1%三氟乙酸调pH值至4.00)(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激发波长276 nm,发射波长301 nm,柱温40℃。结果 异丙酚和卡马西平分离度良好。异丙酚在1.2~21.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8%~104%,RSD<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5%。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好,能有效消除部分内源性物质的干扰,适用于异丙酚的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Raf-1激酶抑制蛋白(raf-1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RKIP)通过p38-MAPK通路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空白组、糖尿病组、RKIP组,每组12只;空白组、糖尿病组和RKIP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RKIP组和空白组于模型建成第2周玻璃体内分别注射携带RKIP基因片段重组慢病毒(LV-RKIP)和等量空白病毒,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0周后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各组RKIP、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 、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ate transporter,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视网膜中的表达,HE染色检测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p38-MAPK表达升高,RKIP、GLAST、GS表达下降,RGC密度减少(均为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空白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KIP组p38-MAPK表达降低,RKIP、GLAST、GS表达升高,RGC密度增多(均为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注射RKIP可降低视网膜细胞中p38-MAPK表达量,提高GLAST、GS表达活性,改善Müller细胞功能,减少RGC损害,提示RKI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为87.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两组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37.
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提供需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上下联动”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管理协同理论,对国内外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协同机会识别、沟通交流、要素整合、序参量选择、信息反馈5大工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落实机构功能定位是各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基础;标准化、安全化的信息建设及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北京市昌平区2012-2019年散发腹泻病例4种病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此期间辖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散发腹泻病例便样本960份,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Ⅰ/GⅡ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时间、性别和年龄分布分析其流行特征.结...  相似文献   
39.
血肌酐、尿素氮及原常规常被用来评价心衰患者的肾脏功能,但相当部分患者上述检查常在正常范围内。为评价此类患者的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状态,我们对1990年4月至1991年3月住院治疗、上述检查在正常范围的29例心脏病患者测定其入院治疗一周后β_2-微球蛋白(β_2-M),24小时尿中白蛋白(Alb)和 TH-糖蛋白(TH-P)含量,并与健  相似文献   
40.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1年,Guglielmi等首先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而后该技术逐渐被更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微弹簧圈工艺和栓塞技术的发展,使得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已得到迅速开展。作者对GDC栓塞治疗的21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