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7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73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182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59篇 |
内科学 | 350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45篇 |
特种医学 | 1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215篇 |
综合类 | 887篇 |
预防医学 | 488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286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41篇 |
肿瘤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93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距骨颈骨折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6~63岁,平均40.5岁,合并腰椎、髋臼、跟骨、外踝骨折各1例。开放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2例(〉1个月)。按Hawkins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Ⅰ型骨折采用膝下管型石膏固定,其中1例复诊中因移位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Ⅲ型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手法+撬拔复位,脱位整复。一周后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二枚直径4.0mm中空螺钉由后向前固定距骨颈,1例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3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3个月。13例中发生距骨体缺血性坏死5例,其中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例。另2例未统计在内。1例外院病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长期不愈,行小腿截肢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按Hawkims疗效标准,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9%。结论对无移位的距骨颈骨折,行膝下管型石膏固定6~12周,并定期拍片复查,距骨颈骨折脱位应急诊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为宜,尽量减少并发症。对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3.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指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代谢指标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本文对70例甲亢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骨碱性磷酸酶(BAP)及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水平, 同时用二维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结果表明: 甲亢患者血清BAP、ICTP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小于0.01), 骨密度(BMD)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 甲亢患者血清BAP、ICTP水平与BMD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298和-0.276, P<0.05), 与T3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2和0.531,P<0.01), 与T4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和0.398, P<0.01).提示甲亢患者骨转换增强, 并以骨吸收增加更为显著, 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定量检测血清BAP、ICTP水平对于甲亢代谢性骨病的诊断、病情研究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钟表绘画测验的介绍和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表绘画测验(CDT)是一种单项神经心理测验工具,对视觉空间的知觉和执行功能的测评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经过不断修订CDT测验的评分系统已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受试者的空间认知功能和大脑额叶执行功能。CDT测验既往较多用于成人,随着评分系统的完善,目前在儿童神经心理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05.
本站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对198例妇女在局麻浸润麻醉下行输卵管结扎术,现将术中疼痛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影响MR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自编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263例MR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MR儿童母亲在SCL-90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娱乐性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MR儿童母亲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8.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5′端核心启动子区(-6)A-G和(-20)A-C变异与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源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 (- 6 ) A- G和 (- 2 0 )A- C位点变异与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的饱和酚 /氯仿抽提法提取哈萨克族正常人 74名和高血压患者 12 5例白细胞基因组 DNA,通过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测序等技术 ,鉴定不同个体 AG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 (- 6 )、(- 2 0 )位等位基因的类型 ,观察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1)哈萨克族人 AGT基因 - 16 4~ 73区域仅存在 (- 6 ) A- G、(- 2 0 ) A- C两种变异。(2 ) AGT基因 (- 6 )位点 AA、AG、GG基因型的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 0 .39、0 .4 5、0 .16和 0 .4 9、0 .4 9、0 .0 2 ,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χ2 =8.5 6 ,P=0 .0 14 )。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6 2、0 .38和 0 .73、0 .2 7,差异存在显著性 (χ2 =5 .35 ,P=0 .0 2 1)。(3) AGT基因 (- 2 0 )位点 AA、AC、CC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 0 .6 9、0 .2 6、0 .0 5和 0 .6 5、0 .32、0 .0 3,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4 2 ,P=0 .30 ) ;A、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0 .82、0 .18和 0 .82、0 .18,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P=0 .99)。(4) AGT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活化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HLA-Cw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期患者各30例及健康对照者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并通过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的方法进行HLA-Cw的基因分型.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13.22%±4.61%和45.68%±14.6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22.62%±3.70%和65.28%±14.45%,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且肝炎肝硬化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Cw*15在肝炎肝硬化组中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活化NK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862,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HLA-Cw位点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HLA-Cw*15基因型可能是通过影响NK细胞而导致HBV感染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学前期和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睡眠行为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SD儿童84名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91名,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一周睡眠日记,由儿童主要照顾者记录儿童的睡眠情况。依据CSHQ总分大于41分为睡眠不良,以具体条目中睡眠行为发生频率超过2晚/周的标准界定睡眠行为问题,分3~5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比较ASD与对照组儿童在睡眠行为和习惯上的差异。结果:3~5岁ASD组儿童CSHQ的睡眠潜伏期[(2.1±0.8)vs.(1.6±0.7)]、睡眠持续情况[(5.4±1.7)vs.(4.8±1.3)]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77.6%vs.49.0%)、睡眠量不足(63.3%vs.42.9%)、夜醒哭闹(34.7%vs.12.2%)及日间疲乏(36.7%vs.10.2%)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6~12岁ASD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长短于对照组[(8.68±0.76)h vs.(9.33±1.00)h],CSHQ的入睡抵触[(10.1±2.8)vs.(8.6±2.5)]、睡眠潜伏期[(1.7±0.7)vs.(1.4±0.6)]与睡眠焦虑[(5.4±2.0)vs.(4.5±1.9)]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54.3%vs.31.0%)、睡眠量不足(60.0%vs.35.7%)、与父母同睡(65.7%vs.38.1%)、入睡需陪伴(68.6%vs.35.7%)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ASD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总量少、入睡困难等问题,学龄前期以夜醒后哭闹和白天疲倦较为突出,而学龄期则以睡眠焦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