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先天性巨结肠是因肠壁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的一种消化道发育畸形,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较罕见,我院1990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9例,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明确多发胃癌的合理胃切除范围。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发早期胃癌及背景黏膜上分布的异型增生病变的分布状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和癌抑制基因产物变异型P53蛋白的阳性率。结果分化型多发早期胃癌与其背景黏膜上的异型增生病变的分布一致,异型增生病变的PCNA阳性细胞率(30.3%)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及肠上皮化生黏膜(7.8%,21.0%),且高度异型增生病变的PCNA阳性细胞率(38.9%)与癌(44.1%)相近。与此同时,变异型P53蛋白在异型增生病变中被发现,并随其异型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分化型多发胃癌及具有高度癌变潜能的异型增生病变主要分布于幽门腺、中间带领域。因此,多发胃癌切除时应将幽门腺领域、中间带领域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25.
为比较严重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的效果、并探讨其与Whipplcs手术后合并症,死亡率的关系,对36例病人行PTCD减黄,6例行胆囊空肠体外架桥胆汁内引流术减黄、发现胆囊空肠体外架桥胆汁内引流出的减黄效果比PTCD好,且Whipples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 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相似文献   
27.
乳斑是由巨噬细胞聚集围绕着血管网构成的,在腹腔内乳斑主要集中在大网膜上。向腹腔内接种肿瘤细胞发现,网膜乳斑具有肿瘤腹膜播散的早期特异选择点的特性,同时发现乳斑上存在着选择素等粘附因子,由此提出针对网膜乳斑的特性所行肿瘤腹膜播散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1岁,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急性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另6例患者行Duhamel手术一期切除,其中2例行Kocker钳夹法,4例采用吻合器吻合,保留端肠管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均可见神经节细胞。8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生活质量佳,排便功能良好,男性患者无性功能障碍。结论Duhamel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吻合器吻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无复发,排便功能及性功能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患者RFA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补片周围瘢痕的厚度,使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瘢痕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补片周围瘢痕的厚度:术前及术后1d,1、3、6个月的瘢痕厚度分别为(7.1±0.8)、(7.1±0.8)、(4.8±0.7)、(3.8±0.7)、(3.4±0.7)mm,手术后1d、1、3、6个月的瘢痕厚度相互比较及手术后1、3、6个月的瘢痕厚度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d,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6±1.0)、(4.6±0.8)、(2.4±0.8)、(1.6±1.0)、(1.1±0.7)分,手术后1d、1、3、6个月的VAS评分相互比较及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因精索静脉出血形成阴囊血肿,经手术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的RFA治疗能有效缓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