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3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智残儿童康复现状及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康复特点,为卫生保健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为对象,结合其个人残疾情况和家庭背景,对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评分并组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这一综合评价指标,描述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智残严重度以Gesell评分为准,55-75分为轻度;40~54分为中度;253-9分为重度;〈25分为极重度。社会经济因素分层:总分3-5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下层;6~8分为中下层;9-11分为中上层;12-15分为上层。 结果:调查筛选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诊断出的智残儿童558人中,轻、中、重度及以上分别占54.7%、25.6%、19.8%。②按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由低到高,所占比例依次为45.7%、38%、11.6%和4.7%。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儿童之间无年龄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下层家庭女孩比例较高(46.7%),而上层仅占19.2%。③所有智残儿童都有康复需求,64.5%的智残儿童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以家庭为主(占51.6%),其次是特殊机构(25.6%)、普通机构(16.1%)和医院(6.6%)。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400元的儿童康复比例最低(53.8%).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接受康复的比例依次为70.0%(200元以下),67.7%(401-600元),65.2%(601-800元和800元以上两组合并为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下层家庭的康复比例最低56.1%,其余各层(下层、中上层、上层)孩子的康复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上层、中上层家庭孩子仅对特殊机构有需求,而下层儿童对普通机构、特殊机构、医院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且近一半在家康复的儿童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康复服务。 结论:小龄智残儿童康复形势严峻,需对患儿康复形式给予正确指导,提高相应特殊机构、普通机构建设力度;重视中下阶层家庭患儿的康复指导提高卫生保健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了解中国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康复特点,为卫生保健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为对象,结合其个人残疾情况和家庭背景,对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评分并组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这一综合评价指标,描述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智残严重度以Gesell评分为准,55~75分为轻度;40~54分为中度;25~39分为重度;<25分为极重度。社会经济因素分层:总分3~5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下层;6~8分为中下层;9~11分为中上层;12~15分为上层。结果:调查筛选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诊断出的智残儿童558人中,轻、中、重度及以上分别占54.7%、25.6%、19.8%。②按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由低到高,所占比例依次为45.7%、38%、11.6%和4.7%。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儿童之间无年龄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下层家庭女孩比例较高(46.7%),而上层仅占19.2%。③所有智残儿童都有康复需求,64.5%的智残儿童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以家庭为主(占51.6%),其次是特殊机构(25.6%)、普通机构(16.1%)和医院(6.6%)。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400元的儿童康复比例最低(53.8%),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接受康复的比例依次为70.0%(200元以下),67.7%(401~600元),65.2%(601~800元和800元以上两组合并为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下层家庭的康复比例最低56.1%,其余各层(下层、中上层、上层)孩子的康复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上层、中上层家庭孩子仅对特殊机构有需求,而下层儿童对普通机构、特殊机构、医院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且近一半在家康复的儿童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康复服务。结论:小龄智残儿童康复形势严峻,需对患儿康复形式给予正确指导,提高相应特殊机构、普通机构建设力度;重视中下阶层家庭患儿的康复指导,提高卫生保健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双生子儿童智力测量指标的遗传度分析,探讨青春期性发育前后遗传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07年在北京市两城区募集的11~15岁双生子108对为研究对象,以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作为青春期性功能发育的指标,将其分为性发育前组和性发育组.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量11~15岁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IQ),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计算遗传度.结果:发育前组和发育组儿童的VIQ遗传度分别为0.771和0.396;PIQ遗传度分别为0.084和0.491;IQ遗传度分别为0.350和0.398.结论:随着青春期性功能发育,遗传效应对儿童言语智商的影响逐渐降低,对操作智商的影响逐渐显现,对总智商的作用呈增加趋势,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5.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模式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为相关健康促进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某县104名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进行以普及艾滋病知识、建立关爱态度、提高自尊与自信水平为目标的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干预,另105名学生为对照,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得分与对照组基线水平一致;干预后,干预组上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内,干预后男生自尊与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女生.结论 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模式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是有效、可行的,男生在干预过程中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6.
关于社区流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广荣  季成叶  宋逸  张兵 《中国校医》2003,17(2):112-114
目的:深入了解流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方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完成85例个人深入访谈和男女各一组专题小组座谈。结果:部分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艾滋病”,多数人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没有清楚明确的概念;绝大多数人具有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感;多数人表示对艾滋病的态度是同情和远离,表示关爱的很少;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很少有人知道吸毒和艾滋病感染之间的关系。结论:流动青少年严重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47.
12岁小学生营养与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12岁城乡男女小学生11664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营养状况对体质发育和几种学生常见病患病率的影响。肥胖学生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50m×8往返跑等成绩差者多。营养不良学生的立定跳远、50m×8往返跑等素质指标也有低下倾向,近视、龋齿的患病率高于其他营养状况学生。  相似文献   
48.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赶上生长”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早已熟知,不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营养不良、宫内发育障碍等,会阻碍儿童的生长;而人们还不会太熟悉的是,一旦这些阻碍因素被克服以后,儿童会以超过该年龄期望速度的方式恢复生长,这就是所谓的“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g)。”国内近年来有关报道增多,成为生长发育研究领域的新课题。研究“赶上生长”机理,对探讨生长的控制和调节,发挥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有效治疗生长障碍儿童,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流出地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性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该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某县一所职业培训中心在调查期间前来学习、咨询、求职的所有15 ~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1800名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流出地校外青少年中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达18.0%;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19±4.28)分,知晓率仅为33.3%;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同伴环境较差的青少年各种危险行为发生的比例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避孕知识教育、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是性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当前正在打工、朋友中有人发生过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多性伴、吸毒以及和朋友经常一起去喝酒为危险因素.结论 大力加强初中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营造良好的同伴环境,多部门配合,可能减少校外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中国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高中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109 754名城市高中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111 67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 754份(男生51 409份,女生58 345份),有效率为98.3%;河北省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生报告曾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报告率分别为31.5%(430人)、32.6%(503人)、30.0%(418人),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1%(21 737人)、54.0%(19 212人)5、3.8%(18 569人)(χ2重点高中=380.849χ,2普通高中=270.842χ,2职业高中=305.048,P<0.01);中国重点高中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好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好于职业高中;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所在地区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学生比较,曾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和反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均明显好于未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P<0.01)。结论中国不同学校类型间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状况不平衡,应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艾滋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强化艾滋病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