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有选择性地用于直径大于20mm的胃肠道早期肿瘤切除,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大型医院开展该技术。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8月共开展ESD 55例,我们体会到ESD是一项对操作熟练程度及操作医师和助手配合要求较高的内镜技术,本文通过回顾该55例ESD治疗资料,将配合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 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 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 mm(平均24 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一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 ra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 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 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 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幽门螺杆菌(Hp)对Hp相关性胃炎和胃癌病变及其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estern b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评价Hp(+)CG中慢性炎症(CI)、多形核活动性(PA)、Hp定植密度(DH)的组织学等级。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表达,以H-score方法评价。结果:①Hp128ku CagA、116ku CagA、95ku VacA、91ku VacA、30ku UreA表达在轻度CI组的比例低于中、重度CI组(P均〈0.05),95ku VacA、91ku VacA和30ku UreA表达在无PA组的比例低于有PA组(P均〈0.05)。②Hp(+)组P53 Hscore均高于Hp(-)CG组(P=0.002)。在Hp+CG中,中重度CI组P53 Hscore均高于轻度组(P=0.025),而在Hp(-)CG组中,差异无显著性。③Hp+胃癌中,未发现任何独立表型与CG和胃癌的53 Hscore有关(P〉0.05)。结论:Hp多种毒力因子对胃黏膜CI程度加重、PA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Hp感染及DH增加均促进p53表达无关;未见Hp任何独立表型与53表达有关,提示Hp可能通过多种毒力因素及此研究未提及的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p53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34.
第五届全国内镜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并对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外科学组进行改选。8名我国消化系病内镜诊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本次会议准备了32台内镜诊治演示手术,包括食管黏膜肿瘤的超声诊断与切除术,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低表达Smad4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影响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低表达Smad4对β-catenin和Vimentin总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PCR法测定低表达Smad4后,β-catenin和VimentinmRNA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mad4、β-catenin和Vimentin在肝癌细胞SMMC-7721及其转染组中的定位及荧光表达强度.结果:低表达Smad4后,相较于CON组和RNAi-NC组,在转染组RNAi-Smad4-2和RNAi-Smad4-12细胞中,β-cateninmRNA和相应总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并促使其发生了核转位的改变;另一方面,在RNAi-Smad4-2和RNAi-Smad4-12两转染组细胞中,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相应胞浆荧光的表达强度比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相应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癌SMMC-7721细胞及其转染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低表达Smad4可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发挥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幽门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时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0例患者,胃窦癌5例,胃窦癌术后吻合口狭窄5例,贲门癌术后复发伴幽门梗阻6例,结肠癌晚期伴胆管、十二指肠恶性梗阻2例,胰头癌浸润十二指肠7例,十二指肠癌5例。所有病人均行胃镜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以证实梗阻部位及其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经胃镜插入导丝,在X线监视下将导丝送至梗阻远端,沿导丝进行球囊扩张;在X线监视下沿导丝用支架推送器将支架送至狭窄远端2cm,其中4例支架经内镜活检孔送入。术后观察病人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支架一次置入成功29例,成功率96.67%。其中有7例为双支架置入(同时置胆总管支架)。支架置入后1周,患者腹胀消失率为21/30(70%),呕吐消失率为23/30(76.67%)。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采用自制镍钛记忆合金幽门支架治疗幽门恶性狭窄,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行ERCP患者164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82例,分别于术前3 0min皮下注射善宁0 1mg ,术后2 4h连续静脉滴注善宁针0 4mg ;对照组82例,ERCP术前术后不用善宁。2组患者术前、术后均不用其他任何抑制胰腺分泌及预防胰腺炎药物,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2 4h作血清淀粉酶测定,术前、术后2 4h作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3、2 4h血淀粉酶分别为( 164±12 5 )U/L和( 2 0 4±195 )U/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79±2 0 1)U/L和( 4 98±3 82 )U/L(P <0 0 5 ) ;预防组血CRP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胰腺炎发生5例( 6 1% )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 13 4% ) (P <0 0 5 )。结论ERCP术前及术后2 4h持续应用善宁有助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8.
目的:文章基于某省级三甲医院医联体模式下住院患者的病种和费用分析,提出改善医联体建设的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2016年住院治疗的L县医联体上转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病种进行分析。结果:L县医联体上转患者病种混乱,常见病慢性病比重较大,转诊科室有一定的针对性,医联体上转患者的保内费用比例偏低。结论: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下派医生的培训,规范转诊秩序,针对自身优势学科使转诊更具有目的性,加强对患者住院费用监管,增加保内费用。  相似文献   
39.
前不久,一个16岁的高二男生因与同学聚会,痛饮两大瓶"雪碧",导致急性胃炎,胃部弥漫性大出血,多亏救治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俗话说:十人九胃,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有轻微的胃炎发作,据调查,在接受胃镜检查病人中约80%~90%患有慢性胃炎。在此提醒读者,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胃,切不可贪一时之欢、暴饮暴食、狂欢无度伤了身体。胃炎的分类胃炎包括多种胃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Met CAR病毒感染T细胞的效率。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Met CAR(GFP)逆转录病毒质粒。应用病毒包装技术制备c?Met CAR病毒与c?Met CAR(GFP)病毒,感染T细胞制备c?Met CAR?T细胞与c?Met CAR?T(GF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Met CAR和c?Met CAR(GFP)在293T细胞中表达的外源性CD3ζ蛋白。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AR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效率,并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构建c?Met CAR(GFP)质粒,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c?Met CAR(GFP)质粒在293T细胞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c?Met CAR和c?Met CAR(GFP)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可表达外源性CD3ζ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c?Met CAR与c?Met CAR(GFP)的感染效率分别为(52.1 ± 1.7)%、(55.9 ± 2.3)%。流式细胞术检测c?Met CAR(GFP)病毒感染效率为(50.7 ± 3.6)%,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 CAR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效率,该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安全,对CAR?T细胞的临床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