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车前草与牛膝炭治尿血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孟景春1车前草车前草性寒味甘,入肝脾经。功能清热利尿,明目祛痰。一般常用治疗小便不通,大便泄泻,水肿等。关于其治疗尿血,还有一段传奇式的故事,传说汉·马援远征交趾,至某地,因干旱,人马俱病,大多尿血,...  相似文献   
23.
<正> 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在痹症类治疗吴姓案中有:“初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之治。”(542页)又在胃脘痛门治戴姓案曰:“通补则宜,守补则谬。”所谓通补,即补中有通;守补即是壅补,壅补则有碍胃之弊。此语虽是在治痹、治胃脘痛中讲到,但实际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启示医者应用补法补方时,不能纯补,必须在补药中,配合  相似文献   
24.
25.
孟景春 《家庭用药》2013,(10):47-47
2013年8月14日至1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脊柱推拿微调手法与脊柱病治疗进展”学习班由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承办,在彭城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6.
奇經八脉中的冲脉,在人体生理活动中頗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妇女的生理活动。但历来对冲脉循行的記載頗不一致。考《內經》中談到冲脉的有《素問·上古天真論》《阴阳离合論》《評热病論》《腹中論》、《痿論》《奇病論》《骨空論》《水热穴論》《举痛論》,还有《灵枢·海論》《逆順肥瘦》《卫气》《动腧》《五音五味》《百病始生》《岁露論》(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內,注于伏冲之脉。)等,此外还有《难经》《脉經》《奇經八脉考》,均有散在的論述。可是对冲脉的循行的部位,仍然沒有肯定的結論,使人对冲脉生理、病理的理  相似文献   
27.
衡阳中医工作会议,为中医事业拨正了航向、指明了前途。象春风一样吹散了“左”的影响的乌云,将要迎来一个中医事业大发展、大提高的科学春天。可以预料,中医——这门学科,必将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兴旺发达起来。将为人民健康、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吞咽唾液的方法和强身作用,早在我国最早的医箱《黄帝内经》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者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无数。”其意思是说久病肾虚的人,可用咽津法治疗。具体的方法,要求在寅时(清早)面向南方,思想集中不要胡思乱想,做深长的呼吸(闭气不息)七次,然后伸直颈项,吞咽唾液。咽时要用力,就象吞咽硬物那样,七遍后,可咽下很多的津(唾)液。后世的医家对此法又作了补充,说做深呼吸时,要舌舐上腭,做了七遍后,还要以舌尖连连舐搅上腭,这样唾液充满口中,在咽津时,并以意送至丹田(八名,在脐下一寸),如此一口接一口,咽数十口乃止。  相似文献   
29.
辛夷,又名木笔,乃是辛夷树(玉兰)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归肺、胃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类。其功能《名医别录》曰:“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本草纲目》言其可治“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  相似文献   
30.
熟地黄,味甘,微温,入肝、肾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类。据国家药典,熟地黄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可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