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西医学习中医在党的中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两年来在全国各地已經形成一个轟轟烈烈的群众性运动,且声势愈来愈大,要求也愈来愈高。我院在去年九月份接受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委托,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短期班,学习时間总共为三个月,其中两个月的时間要学完基础理論和临床医学等科目,教材确定以中医学概論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担任了基础理論的阴阳、五行、藏象两个单元的講課任务。通过这次工作后,从中摸索了一些方法,不揣簡陋,把点滴体会,作初步介紹,希予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2.
地榆为治血崩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榆为治血崩良药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孟景春关键词血崩地榆地榆性微寒、味苦酸,入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常用治疗血症,如血痢、便血、崩中、漏下等。用一味地榆治疗血崩的用法是:地榆20~30g,煅炭存性,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30分...  相似文献   
13.
核桃仁是肾结石的克星南京中医学院(210029)孟景春核桃仁,又名核桃肉,性温昧甘,入肺、肾经。历来医家都认为是补肾强腰膝、敛肺定喘的要药。对于溶化结石的功效,纵观自《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等权威性的中药学书籍,均未有记载。至后世的《海上集验方》...  相似文献   
14.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萎,始见《慎斋遗书·阳萎门》。其曰:“阳萎,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通之;再用白蒺藜炒,去刺成末,水法丸,服。以其通阳也。”并附有验案。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症,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按:阳萎的原因颇多,非仅肾阳虚、命门火衰一端,故治疗阳萎,…  相似文献   
15.
<正> 脉象是切诊的主要内容,切脉在诊断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故《难经》有“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之说。笔者不揣谫陋,从温习文献入手,结合临床实践,对脉象的形成和临床运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一、脉象的形成(一)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心血和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曾在《江苏医药·中医分册》刊登过心、肝、脾三部分,现应读者要求,将肺、肾两部分作两期续完。  相似文献   
17.
刺猬皮与钩藤南京中医学院(210029)孟景春1刺猬皮治遗精独擅刺猬皮味苦性平,入肠、胃。功能凉血止血,降气定痛。甚主治遗精,多家本草均无论述,抵有清·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中有,“煅研服,治遗精。”至于突出其治遗精功效者,在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  相似文献   
18.
孟景春 《家庭用药》2012,(11):56-56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类。功能补脾燥湿,渗湿止汗,和胃安胎。适用于脾胃虚弱,水湿停留,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脾虚泄泻等。  相似文献   
19.
20.
每治一种病可拟定或选择一方,作为基本方,有兼症、变症,则以基本方进行加减变通。以前名医多有用此法者,如清初名医叶天士治病均有一定标准,主药数味不甚换,其换者一、二味耳。如咳嗽门,其用沙参、花粉、川贝母、桑叶四味尤多也。虽云套法,却堪玩味,制方选药,因症转移之理,十得八九。又如曹仁伯治病处方亦复如此,他说:凡治病,每病必须揣定一主方,从此前后左右,轻重疾徐,化为八法,即有八方。如其脾阳或脾气虚即以理中汤为基本方,有变证、兼证即随症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