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昕  李冰  刘崇  孙贵范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9):1084-1085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对人类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比较砷对2种黑色素瘤细胞(G361及A375)凋亡作用的差异。方法2种细胞分别暴露于亚砷酸钠(NaAsO2)0,1,5,10,20,40μmol/L以及促凋亡阳性对照物放射菌素5μg/μl,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 000个细胞的凋亡及坏死发生水平。结果2种细胞在20及40μmol/LNaAsO2作用下,凋亡发生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40μmol/L(G361)及20,40μmol/L(A375)NaA-sO2作用下坏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暴露于20,40μmol/L NaAsO2以及5μg/μl放射菌素时,A375细胞的凋亡及坏死发生水平均显著低于G361细胞。结论NaAsO2可致人类黑色素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对2种人类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率不同。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山西2个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的分布特点,为氟砷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分别调查山西省山阴县四里庄村的94口水井及西盐池村的41口水井,测定水砷、氟、碘的浓度,分析浓度分布特点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2个村水砷浓度高于0.05mg/L的高砷井分别占39.37%及90.24%;水氟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74 3±1.6550)mg/L及(0.540 0±0.1330)mg/L;水碘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49.985 9±649.097 7)μg/L及(855.197 8±214.883 5)μg/L.四里庄村的水砷浓度与水氟、碘浓度呈负相关,水氟浓度与水碘浓度呈明显正相关.西盐池村砷、氟、碘浓度间不具有任何相关性.结论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联系.不同地区水文地貌的差异可导致砷、氟、碘分布具有地区性差异.弄清病区砷、氟、碘的分布特点对于砷氟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砷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是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美国环保局(US-EPA)等权威机构已公认的人类确定致癌物.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已经证明,环境接触或职业接触砷可导致皮肤癌、肺癌以及膀胱癌、肾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高发.然而砷的致癌机制却始终没有公认的理论明确解释,部分原因来自于砷致癌的动物模型难以复制成功,大大限制了这方面的研究.2002年10月,IARC的报告确认了二甲基砷酸可导致大鼠膀胱癌和小鼠肺癌,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砷的动物致癌性.  相似文献   
84.
饮水砷暴露小鼠肝和脑组织多形态砷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含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形态的无机砷(iAsⅢ,iAsⅤ)水,砷化物在小鼠肝和脑组织中的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小鼠以自由饮水方式暴露iAsⅢ或iAsⅤ42d,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肝和脑组织中无机砷(iAs)、一甲基胂(MA)、二甲基胂(DMA)和三甲基胂(TMA)水平。结果在小鼠肝组织中,iAs、MA及DMA均随染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脑组织中,iAs在各染砷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A在各染砷组中随染砷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脑组织中未检测到MA。结论经饮水进入小鼠体内的iAsⅢ或iAsⅤ,主要在肝组织内进行甲基化代谢,低质量浓度的iAsⅢ较iAsⅤ更容易进入肝组织,并被甲基化代谢。砷化物可以透过成鼠的血脑屏障,脑组织分布的砷化物形态以DMA为主。  相似文献   
8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已造成巨大威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流行颇为关键。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WHO重要报告以及最新科研进展并结合中国国情,我们遴选并推荐中国慢性病防控应重点关注吸烟、饮酒、体力运动不足、不健康饮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十大风险因素,即"慢病风险10指标"。对应的,我们创建了"主动健康100分健康风险评估干预系统"。个人可以借助这些评价和判断自身的慢性病风险状况以及暴露风险因素的程度,进而采取措施减轻或者避免暴露。慢性病管理机构可借助其进行群体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价以及咨询指导和医疗服务。国家卫生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可以依据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投入。"慢病风险10指标"和"主动健康100分"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NaAsO2)致人皮肤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周期阻滞及其调控蛋白异常改变的拮抗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yclin D1和CDK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aAsO2单独作用HaCaT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tBHQ预处理后,tBHQ(50μmol/L)预处理的NaAsO2(25、50μmol/L)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有所上升(P<0.01);tBHQ(50μmol/L)预处理的NaAsO2(50μmol/L)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G2/M期细胞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NaAsO2单独作用于HaCaT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蛋白表达随NaAsO2染毒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1);tBHQ预处理后,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同浓度NaAsO2单独作用组(P<0.01)。结论 tBHQ对无机砷致人皮肤角质细胞细胞周期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无机砷暴露对皮肤角质细胞红系相关因子2(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单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5μmol/L亚砷酸钠(NaAsO2)作用于人类皮肤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株0.5、3、6、12、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5μmol/L NaAsO2暴露0.5、3、6、12、24 h均能够显著诱导HaCaT细胞的Nrf2蛋白表达(P<0.01),Nrf2蛋白在NaAsO2暴露3、6、12 h表达量呈现高峰,24 h则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NQO1的蛋白表达仅在暴露后3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暴露时间延长后则显著下降,6、12、24 h的NQ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O-1蛋白则从暴露3 h开始呈现明显的诱导表达,且随染毒时间的延长(6、12、24 h)表达持续增强,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结论无机砷暴露能够诱导人类皮肤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的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酶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8.
深入研究慢性砷中毒的分子作用机制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孟加拉、印度等因饮用高砷水爆发大面积砷中毒以来,慢性砷中毒已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随着高砷饮用水在许多国家,特别在亚洲地区陆续被发现,加上在我国还同时发现因燃用高砷煤诱发的慢性砷中毒,估计全世界受高砷危害的人口可超过4700万,慢性砷中毒患者可达数十万人。仅我国目前病区人口就达300万,且还在进一步扩大。慢性砷中毒正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9.
不同砷化物对原代培养星型胶质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砷化物对原代培养星型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细胞活力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结果 暴露40、60、80、100μmol/L3价和200、300、400、500μmol/L 5价无机砷的星型胶质细胞的AlamarBlue还原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外24h暴露iAs^v和iAs^Ⅲ对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半数细胞活力抑制浓度分别为260.3μmol/L和50.8μmol/L。同时,暴露最低25μmol/L3价和100μmol/L5价无机砷的星型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有明显的改变。另一方面,暴露最高1000μmol/L5价甲基砷和二甲基砷的星型胶质细胞的AlamarBlue还原力及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接触最少25μmol/L的3价无机砷或100μmol/L的5价无机砷对星型胶质细胞可产生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3价无机砷的毒性明显大于5价无机砷。在微摩尔浓度范围内的5价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对原代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无明显的直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0.
大骨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在我国又称矮人病、算盘珠病等。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报道,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本病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病以四肢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营养不良性变性、坏死,继之增生、修复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骨关节增粗、畸形、强直、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在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但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很少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环境低硒是主要病因,但不是惟—病因。其致病机制仍处于研究探索之中。因此,加强病因、病理、流行特征、人群干预等研究,对最终控制、消除大骨节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