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氟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酶活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酶活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原位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赖氏法检测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氟化钠染毒24小时后肝细胞存活率下降,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mmolL和4mmolL染氟组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下染氟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排列紊乱或断裂。结论过量氟化物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方式是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器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2.
多种营养素联合拮抗铅中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种营养素联合应用对铅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铅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检测指标,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B6及钙、锌、硒、乙酰半胱氨酸、蛋氨酸和牛磺酸等10种已知对铅毒性有拮抗作用的营养素进行小鼠实验研究。结果 铅引起了小鼠血SOD活性升高和肝CSH含量的下降。营养素干预后,某些营养素可明显改善铅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使SOD活性和CSH含量恢复到正常含量,以乙酰半胱氨酸、蛋氨酸和维生素B1的作用最明显。本研究未见铅对血CSH-Px活性和血清MDA含量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多种营养素联合干预可对铅毒性产生明显协同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研究氟对大鼠腰椎松质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2只体重为 (80± 10 ) g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分别经饮水给不同剂量 (0 ,2 5 ,5 0 ,10 0mgF-/L)的氟 ,染毒 3个月。处死动物后 ,立即取第 2腰椎 ,剔除表面附着的软组织 ,沿正中线作矢状剖开 ,暴露骨髓腔 ,用生理盐水冲洗后 ,经固定、脱水、脱脂、干燥、喷金等处理步骤 ,用扫描电镜观察松质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 ,大鼠腰椎椎体松质骨骨量明显增加 ,骨小梁数目增加 ,表面凸凹不平、小梁不规则变厚、变粗 ,骨小梁裂纹和微骨折较多见 ,骨吸收陷窝缩小、变浅。胶原纤维出现板结硬化样改变和较宽的不规则裂隙。结论 长期过量摄入氟可使大鼠腰椎椎体松质骨的骨形成增加 ,但所形成的骨排列多不规则 ,骨小梁裂纹和微骨折较多见 ,导致骨的质和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34.
铅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影响的检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来 ,人们对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在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脑的发育和神经病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1,2 ] 。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研究表明 ,星形胶质细胞可合成铅特异结合蛋白 ,对铅有主动摄取和储存作用 ,被称为铅在脑组织中的储藏池[3 ] 。同时 ,研究也表明它对铅毒性作用远较内皮细胞敏感[4] 。所以 ,探索低水平铅暴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防护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到目前为止 ,有关铅毒性的判定 ,基本上采用细胞形态观察 ,该方法不仅烦琐 ,而且主观。更主要的是 ,它不能反映铅对细胞活力的…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Chang肝细胞对砷的蓄积和甲基化能力.方法利用超低温捕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0.1、0.2、0.5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条件下Chang肝细胞在培养24、48和72h时,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不同形态砷化物含量.结果 同一染毒水平下,Chang肝细胞对砷的蓄积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上升(P<0.05);24h各染毒剂量组对砷的蓄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h0.1和0.2μmol/L染毒组对砷的蓄积率显著高于0.5μmol/L染毒组(P<0.05);72h0.1μmol/L染毒组对砷的蓄积率显著高于0.2和0.5μmol/L染毒组(P<0.05);72h0.1μmol/L染毒组细胞对砷的蓄积率最高,为13.78%.同等染毒剂量下,细胞对砷的甲基化率随染毒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同一染毒时段,0.5μmol/L染毒组细胞甲基化率显著低于0.1和0.2μmol/L染毒组(P<0.05).结论 Chang肝细胞对砷的蓄积和甲基化能力较弱,且随染毒剂量升高,Chang肝细胞对砷的蓄积和甲基化能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外源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L-蛋氨酸(L-Methionine,L-Met)干预后,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肝、肾和血中化物的分布和甲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单纯染砷组(As组)、GSH干预组(GSH组)与L-Met干预组(L-Met组)。小鼠自由饮用含砷50mg/L的水。从第4周起,染砷组同时腹腔注射GSH和L-Met进行处理,共处理7天。末次注射后24h处死小鼠,取其肝、肾和血组织样品。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小鼠肝、肾和血中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一甲基胂(monomethylarsenic acid,MMA)和二甲基胂(dimethylarsenic acid,DMA)含量。结果L-Met组小鼠肝中DMA含量和砷二甲基化率(SMI)显著高于As组;GSH干预组小鼠肝中砷一甲基化率(PMI)和SMI显著高于As组。L-Met组和GSH组小鼠血中DMA、总砷含量和PMI均显著高于As组。结论GSH和L-Met对小鼠体内的砷甲基化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可加速无机砷在体内的甲基化过程,最终使砷甲基代谢的终产物DMA含量增加,从而促进了总砷的代谢与排泄。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饮水型砷暴露对人群甲基化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带有砷化物预处理装置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砷暴露人群及无砷暴露对照人群血、尿中无机砷(iAs)、甲基胂(MMA)、二甲基胂(DMA)含量。以iAs、MMA及DMA的总和表示总胂(tAs)水平;以(MMA+DMA)/tAs及DMA/(MMA+DMA)分别计算一甲基化率(PMI)和二甲基化率(SMI)水平。结果砷暴露人群血中iAs、MMA、DMA、tAs及PMI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人群的水平,而SM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尿中MMA水平分别与血中PMI及SM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9,P<0.01)及负相关(r=-0.326,P<0.05)。暴露组和对照组血中各种砷化物水平及甲基化率水平在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砷暴露人群与无砷暴露人群相比甲基化率有差异,PMI显著增高,SMI显著降低。人群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给予外源性谷胱甘肽(GSH)和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肝、肾和血中砷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染砷组(砷组)、GSH干预组(GSH组)与亚硒酸钠干预组(硒组),每组各8只小鼠.小鼠以自由饮水方式共染砷4周,饮水砷浓度为50 mg/L.从第4周起,染砷同时腹腔注射GSH(600 mg/kg体重)或亚硒酸钠(1 mg/kg体重)进行干预,共干预7 d.末次注射后处死小鼠,取其肝、肾和血组织样品.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小鼠肝、肾和血中无机砷(iAs)、一甲基胂(MMA)和二甲基胂(DMA)的含量.结果 GSH组小鼠肝中DMA含量[(233.76±60.63)ng/g湿重]及血中DMA含量[(88.52±30.86)ng/g湿重]和总砷(TAs)含量[(162.32±49.45)ng/g湿重]高于相对应的砷组小鼠[(218.36±42.71)、(45.32±12.19)、(108.51±18.00)ng/g湿重](q值分别为3.06、6.40、10.72,P<0.05).GSH组小鼠肝中砷一甲基化率(PMI,0.65±0.05)和二甲基化率(SMI,0.55±0.05)及血中PMI(0.85±0.07)与砷组小鼠相对应的甲基化率(0.58±0.06、0.44±0.09、0.54±0.11)比较升高(q值分别为3.75、5.26、4.21.P<0.05).硒组与砷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外源性GSH可以促进iAs在小鼠体内甲基化代谢,从而降低其对机体的毒性损伤.而亚硒酸钠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砷对仔代大鼠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脑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影响和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砷致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雌性大鼠于受孕后第6天开始以自由饮水方式分别暴露10、50和100 mg/L的NaAsO2水溶液,连续染毒直到仔鼠出生后第42天,分别于仔鼠出生后第12小时、第28天、第42天处死仔鼠,取大脑皮质、海马结构进行氧化性指标测定,并在第42天观察仔鼠大脑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仔鼠出生后第12小时,100 mg/L砷染毒组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7.23±2.32)nmol/(mg.Pr)〕明显高于对照组〔(4.58±0.95)nmol/(mg.Pr)〕,出生后第28天、第42天,100 mg/L砷染毒组大脑皮质MDA含量明显升高,而海马结构中MDA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中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含量在仔鼠出生后第12小时、第28天,各砷染毒组均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在出生后第42天100 mg/L砷染毒组仔鼠大脑皮质〔(21.57±12.55)mg/(g.Pr)〕、海马结构〔(21.55±10.59)mg/(g.Pr)〕中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20±4.59)mg/(g.Pr)〕、〔(39.38±20.65)mg/(g.Pr)〕,并且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也呈明显降低趋势。脑组织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50 mg/L砷染毒组仔鼠脑组织神经元呈空泡变,核染色质聚积于核膜下,核肿胀,呈水样变性。100 mg/L砷染毒组仔鼠脑组织神经元内质网极度扩张,游离核糖体消失。结论砷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仔鼠体内,并可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从而破坏脑组织生物膜结构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人体摄入海苔后尿中不同形态砷化物随时间的排泄情况,为判定和评价海苔中砷化物的形态和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规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砷代谢产物的形态与含量.结果 男性食用海苔后12 h,尿中无机砷(iAs)浓度增高(P<0.05);12,24,36h尿中二甲基砷(DMA)浓度增高(P<0.05);甲基砷(MMA)浓度在食用海苔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女性食用海苔后的9,12,36 h,尿中iAs浓度增高(P<0.05);5,24 h尿中MMA浓度增高(P<0.05);3~72 h尿中DMA浓度均增高(P<0.05).男女在食用海苔前后尿中三甲基砷(TMA)浓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结果 人体对海苔中的砷化物代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对砷的代谢与排泄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