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研究证明.啮齿类和人类在经常接触小剂量或无明显毒作用剂量的某种药物和化学物后,会引起免疫活性损害,并因此而引起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某些疾病的发生率增高。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国外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而对人体的影响少见报道。我们以某冶炼厂90名接触镉作业工人作为观察组,以某机械厂装卸、保管等30名工人作为对照组,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作业工人现场空气镉浓度、尿镉和发镉;以单项免疫扩散试验测定工人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作为观察体液免疫状况的指标;以酸性α-萘酯酶染色法(ANAE)计数工人末梢血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总数,作为观察细胞免疫状况指标;用黄色微球菌为作用菌液,以分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112.
顺铂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雄性昆明种小鼠,经腹腔连续注射顺铂5d,观察不同剂量顺铂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顺铂可引起实验小鼠体重下降、肝脏器系数降低和ALT活性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此外,顺铂还可引起肝GSH水平下降、LPO含量升高。提示氧化损伤是顺铂肝毒性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研究雄黄对大鼠脑组织中Glu和Gln水平的影响,探讨雄黄对大鼠神经系统的毒性。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CMC)及雄黄低(0.3 g/kg)、中(0.9 g/kg)、高(2.7 g/kg)剂量染毒组,连续灌胃给予雄黄混悬液6 w。采用氢化物发生-冷阱捕集-原子吸收法测定脑组织中无机砷(iAs)、一甲基胂(MMA)、二甲基胂(DM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中Glu和Gln含量。结果: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MMA、DMA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二甲基化率(SM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Gln含量也有降低趋势,其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雄黄染毒后可引起MMA、DMA在大鼠脑组织中蓄积,SMI水平降低,脑组织中Glu和Gln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NaAsO2)对Chang肝细胞株血红素单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以5μmol/L和10μmol/L的NaAsO2作用Chang肝细胞株2、6、12h和24h,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μmol/L和10μmol/LNaAs02暴露2h开始出现HO-1mRNA的诱导表达;6h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h暴露组(P〈0.01)。其中,10μmol/LNaAsO2暴露12h和24h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该浓度的6h暴露组(P〈0.01);但24h的HO-1 mRNA表达水平与12h组相比没有明显升高。NaAsO2暴露诱导的HO-1蛋白表达则从6h开始出现,12h组明显高于6h组,24h组明显高于12h组(均P〈0.01);5μmol/L和10μmol/L NaAsO2分别暴露6、12h和24h的HO-1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80、9.34、18.15和3.97、12.92、23.29倍;此外,10μmol/LNaAsO2暴露12h和24h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的5μmol/L组(P〈0.01)。[结论]NaAsO2暴露能够有效和持续性诱导Chang肝细胞株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是无机砷暴露的一种细胞保护性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5.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及暴露时间对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108名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居民和75名对照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队列研究对64名慢性饮水型砷暴露者分别于砷暴露7年和9年时进行调查.用ELISA法测定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砷.结果 横断面研究中,砷暴露组尿砷中位数为484.17 mg/kg Cr,对照组为13.80 mg/kg C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66,P<0.01);儿童、成人尿8-OHdG中位数分别为16.60、21.88 mg/kg Cr,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10.50 mg/ks Cr)和成人(9.11 mg/kg Cr),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9、6.913.P<0.01);暴露组儿童8-OHdG水平明显低于成人(t=-1.997,P<0.05).队列研究中,砷暴露7年时尿砷中位数为461.31 mg/kg Cr,暴露9年时为422.90 mg/kg Cr,二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0.250,P0.05);砷暴露9年时儿童与成人尿8-OHdG中位数分别为23.46、24.30 mg/kg Cr,与暴露7年时(14.29、18.38 mg/kg Cr)比较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949、-3.055,P<0.01).结论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可导致机体DNA氧化损伤.在一定时期内,机体DNA氧化损伤可能随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分析水砷浓度快速检测法中各反应物的反应剂量比.方法将待测水样中的元素砷通过H+作用全部转化为砷化氢(AsH3)气体,以氢气为载体载出后与显色试剂条上的显色物质溴化汞(HgBr2)发生显色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H(HgBr)2As及棕色络合物(HgBr)3As.结果由生成络合物颜色的深浅,即可对水样中的砷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络合物的颜色越深,其水砷浓度越大,二者成正相关.结论方法可对水样中的总砷(正3价及正5价)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具有简便易携、经济实用、快速可靠的特点,适用于病区的水井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结合Google Earth建立村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有效地防治和管理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选择内蒙古托克托县什力圪图村作为调查地区,现场采集该村所有饮用水水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砷.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水源相关地理信息,在Google Earth中绘制并建立该村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数据库.结果 什力圪图村共有5处饮用水水源,分布在北纬40°29′09″~40°29′36″,东经111°28 ′00″~111°29′02″,海拔高度在1010~1021 m.5处水源中,有4处水砷> 0.05 mg/L,1处水砷<0.05mg/L;1处已停用,其余4处分别为该村4个大队的居民提供日常饮用水.结论 应用Google Earth建立的村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病村的实际状况,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治和管理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Chang肝细胞株NF-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单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5μmol/L NaAsO2作用Chang肝细胞2、4、6、12和24 h;或不同浓度的NaAsO2(10、25和50μmol/L)作用Chang肝细胞6 h,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的NaAsO2可以明显诱导Chang肝细胞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P<0.01);Nrf2蛋白2 h开始明显诱导,4 h表达水平最高,此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虽然表达有所下降,但持续至24 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从4 h开始增加并持续至24 h;HO-1的蛋白表达则从6 h开始明显诱导,且随暴露时间的继续延长表达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10、25和50μmol/L NaAsO2染毒6 h,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大量诱导,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 NaAsO2暴露能够诱导Chang肝细胞Nrf2、NQO1和HO-1蛋白表达增强,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亚慢性饮水砷暴露小鼠血和肝中砷形态的分布,评价砷对血和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方法 小鼠以自由饮水方式饮用含砷量为0(对照)、25、50、100mg/L的水溶液,连续染砷6周.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和肝中无机砷(iAs)、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的水平,计算甲基化率.采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全血和肝组织中GSH的水平.结果 小鼠血和肝中iAs、MMA和DMA水平随染砷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各染砷组小鼠血和肝中的砷一甲基化率(PMI)和二甲基化率(S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 mg/L染砷组小鼠肝中SMI[(50.45±2.94)%]明显高于25 mg/L组[(41.68±7.09)%]和100 mg/L组[(41.19±8.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砷组小鼠血和肝中砷形态的构成比(iAs:MMA:DMA)分别为2:3:5和4:3:3.有机砷(MMA+DMA)的水平分别约占总砷的80%和60%.各染砷组小鼠血和肝中GSH水平随染砷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染砷组之间的小鼠血和肝中G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砷暴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肝脏对iAs的甲基化代谢能力可达到饱和.血中砷形态变化不同于肝组织,提示机体内的其他组织器官也可能具有砷甲基化代谢能力.血和肝中GSH水平是反映砷毒性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和香烟烟气溶液(CSS)联合作用对Wistar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2×2析因设计将大鼠淋巴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亚砷酸钠组、CSS组、联合作用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各组细胞的Alamar Blue还原率以反映细胞生长代谢情况。结果亚砷酸钠组(1043.47±55.25)、CSS组(1186.52±48.90)和联合作用组(1650.64±89.65)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861.22±42.67,P<0.05);各染毒组的细胞Alamar Blue还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亚砷酸钠和CSS对细胞凋亡具有协同式交互作用(F=10.39,P<0.05);而二者对细胞Alamar Blue还原率的影响未见交互作用(F=0.00,P>0.05)。结论亚砷酸钠和CSS均促进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并存在协同式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