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糖尿病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极为密切 ,血糖控制不良会对术后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笔者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2 8例伴发糖尿病普外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14~ 77岁 ,平均 5 4岁 ;住院 10~ 10 7d ,平均住院 36 .5d。其中急性阑尾炎 6例 ,胆石症胆囊炎 7例 ,肠梗阻 4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2例 ,腹部外伤 8例。脾切除 1例。术前空腹血糖 8.1~ 14 .8mmol/L ,平均 9.16mmol/L ;术后第 2天空腹血糖 9.6~ 16 .9mmol/L ,平均 12 .8mmo…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及血凝等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59)和出血组(n=60),比较组间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出血组男性患者占75.00%,未出血组男性患者占40.68%,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4,P<0.001)。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病因均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53.33%vs 38.98%),两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SACLF)患者外周血 Th17、Treg、Th17/Treg 比值变化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2例 SACLF 患者(SACLF 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 组)以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Th17、Treg、Th17/Treg 的比值。研究 SACLF 组 Th17/Treg 与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的相关性。结果 SACLF 组及 CHB 组 Th17频数分别为(2.51±0.57)%、(0.96±0.35)%,均较健康对照组(0.34±0.22)%明显升高(P <0.05);SACLF 组与 CH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组 Treg 频数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05);CHB 组 Treg 频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组与 CHB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组及 CHB 组患者 Th17/Treg 比值分别为(0.43±0.16)、(0.23±0.18),均较健康对照组(0.07±0.15)明显升高(P <0.05),且 SACLF 组与 CHB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CLF 患者 MELD 评分与 Th17、Th17/Treg 与呈正相关(r =0.647、0.566,P <0.05),与 Treg 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Th17/Treg 失衡可能是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机制之一,SACLF 组免疫失衡程度尤其是 Th17的升高均与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胰岛素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特殊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要点,结果发现,该病诊断和处理具有特殊性,应根据本病的特点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食管鳞癌临床辅助诊断模型。方法对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一种检测模型,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结果建立了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孙蔚 《健康研究》2014,(1):75-77
目的:探讨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在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 M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MS合并NAFLD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分别于入院后48h内、48 h~4 d内与4 d~10 d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A组肥胖患者治疗后的体质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B组与C组患者有所增加,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地下降(均P<0.05),B组与C组患者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后的轻度脂肪肝占比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MS合并NAFLD老年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脂代谢与糖代谢情况,并有利于脂肪肝与体质指数的减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IL-3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根据确诊后3个月随访情况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5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主要并发症、WBC、PLT、红细胞比积(HCT)、TBil、ALT、AST、Alb、SCr、PT、INR、HBV DNA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L-32与其他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AUC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结果2组间HCT、PLT、TBil、SCr、PT、INR、HBV DNA、IL-32、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32与TBil(r=0.952,P<0.001)、MELD评分(r=0.850,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IL-32(OR=1.137,95%CI:1.040~1.243,P=0.005)和MELD评分(OR=1.055,95%CI:1.001~1.109,P=0.025)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92,95%CI:0.981~1.000),优于IL-32(AUC=0.984)和MELD评分(AUC=0.8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65、3.182,P值均<0.05)。结论IL-32、MELD评分均能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则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外脱垂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8患者采用单吻合器直肠中下段部分切除手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至今,症状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0例,术后肛门狭窄0例,尚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早产儿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以便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56例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分娩早产儿,分别于第2~3天,26~28天(纠正胎龄40周后算起)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56例早产儿第一次测量NBNA<35分12例,第二次复测9例为异常。检查出的异常早产儿需进行日后的早期干预。结论:应用NBNA法对早产儿早期进行神经行为检测,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意义重大,因此建议在早产儿中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