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对骨科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考察科室绩效的差异。方珐采用目标管理与加权TOPSIS相结合的方法,用各指标的月度绩效目标值对效率和效益指标作标化,从效率效益、质量和医德医风3个方面对骨科医院主要临床科室的月度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足外科绩效水平最高,康复和3大手外科绩效水平位居前列,老年骨、ICU、和骨病科绩效水平较低。结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全面、动态地对医院临床科室进行综合评价:目标管理与加权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所测量出的绩效水平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在骨科医院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2.
不同驱动方式气道舒张剂对喘息症状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空气压缩泵和氧气两种驱动方式雾化吸入气道舒张剂对喘息症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病例按出生日期分成空气压缩泵组及氧气驱动组。观察两种雾化方式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雾化持续时间及评价患儿接受程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喘息轻重程度、SaO2等方面均无差异。两组病例在吸入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吸入过程的主观感觉、吸入持续时间、患儿接受程度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肺部哮鸣音均改善;虽然吸入治疗后SaO2的升高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实际SaO2变化的差值很小,A组平均为(1.6±2.1),B组为(2.6±1.6),临床意义不大。结论空气压缩泵和氧气雾化吸入气道舒张剂对喘息症状的患者同样有效,空气压缩泵更适合门诊和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分析目标导向式翻转课堂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7年9月 —2019年9月在急诊科实习的90名医学院学生纳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教学方法 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名,分别进行传统班级授课式教学与目标导向式翻转课堂教学,然后对比分析2组医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我评价以及对相应教...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连锁分析技术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方法采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耳聋表型和遗传方式的判定并绘制家系图,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首先利用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对家系先证者进行162个已知耳聋基因的筛查,然后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连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寻找致病基因,筛选出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在家系中进行验证,以明确该家系致病原因。结果该耳聋家系来自河南省,编号为HBSY-012,现存三代共34人,14人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耳聋者发病年龄5~7岁,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随年龄增长迅速发展为全频受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对先证者进行已知162个耳聋基因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家系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q31.1-q31.3区间内(最大LOD值3.6076)。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在连锁分析定位的区间内未发现候选变异,在区间以外筛选出4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候选变异为ANKMY2基因NM_020319c.822_826del、DDX49基因NM_019070c.341C>T、DEFB129基因NM_080831c.284G>T以及EVI5基因NM_005665c.2399C>T,并对4个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提示都不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q31.1-q31.3区间内。耳聋相关基因靶向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考虑该家系致病原因可能为基因的非编码区域的突变或者罕见的CNV/SV所致。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脑深部核团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47例PD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按照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运动功能评分,将47例PD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30例和非...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帕金森病(PD)合并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PD患者10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纳入PD组和对照组,PD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分为PD认知正常(PD-NC)亚组38例、PD轻度认知障碍(PD-MCI)亚组32例和PD痴呆(PDD)亚组3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脂和血清Hcy水平,探究组间指标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D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D-NC亚组、PD-MCI亚组及PDD亚组的TG、LDL-C、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PD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患者TG、LDL-C、Hcy水平与其认知障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特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脊柱侧凸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0月在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城市抽取132所中小学校,共38 649名9~18岁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学生中有1 440名检出脊柱侧凸,检出率为3.73%。女生检出率为4.90%,高于男生的2.66%(χ2=134.72,P < 0.01)。珠三角地区检出率为4.09%,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3.38%(χ2=13.22,P < 0.01)。城区检出率为4.51%,高于县区的2.79%(χ2=78.70,P < 0.01)。检出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升高,高中(5.94%)>初中(4.50%)>小学(1.35%)(χ2=386.8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城乡、性别、学段、中高强度运动、使用电子移动设备、营养状况是学生脊柱侧凸的相关因素(OR=0.41~3.78,P值均 < 0.05)。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检出率在性别、城乡、学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需重点关注女生、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学生,并探索有针对性的科学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网络成瘾及睡眠不足现状及其关系,为学生网络成瘾和睡眠不足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广州市11个区的大、中、小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及睡眠时间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睡眠不足与网络成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广州市大、中、小学生19 716人进行分析,男生9 811人,女生9 905人;城区17 400人,郊区2 316人;小学5 215人,初中5 476人,高中5 188人,职高2 068人,大学1 769人。93.4%的学生过去1周上过网,16.2%的学生过去1周每天上网≥4 h。网络成瘾报告率为4.0%,女生(4.7%)高于男生(3.4%),郊区(4.5%)高于城区(2.3%),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和大学生分别为0.7%、3.7%、3.4%、6.0%和14.5%,郊区小学、初中、高中生网络成瘾报告率均高于城区同学段学生,郊区初中女生(7.7%)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1.2%,控制性别、学段、地区等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行为者发生睡眠不足的风险是非网络成瘾行为者的1.579倍。结论 广州市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与睡眠不足发生率均较高,郊区学生、职高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象尤为严重,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突出,网络成瘾可增加睡眠不足的风险。应针对重点人群,制定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立哌唑对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2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青霉素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并完成4周治疗及12个月随访。比较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everity of illness, CGI-SI)评分、T细胞百分比、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4周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CD3+ T细胞、CD4+ T细胞、CD4+/CD8+ T细胞 、IL-2、IL-12水平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2、3、4周CG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在治疗神经梅毒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神经症状,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患者T细胞百分比,改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治疗后复发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