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调查2011年黑龙江省黑瞎子岛鼠群中钩端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于2011年4-10月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采用夹夜法捕鼠,共捕鼠356只,无菌操作采集鼠肾样品;提取鼠肾脏总核酸,采用PCR方法,利用钩体鉴别引物,对提取的肾脏总核酸中23 S rDNA的482 bp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以检测鼠体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抽取不同月份的15份阳性扩增产物进行纯化,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并利用Mega 4.0软件与Genebank中已知的国内外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在捕捉到的356只鼠中,红背(鼠平)和黑线姬鼠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9.3%(140/356)和36.0%(128/356).所有鼠中共检测到钩端螺旋体阳性39只,感染率为11.0%,除褐家鼠外,其他鼠种均有感染,黑线姬鼠、红背鼾、东方田鼠、花鼠和大林姬鼠的感染率分别为9.4% (12/128)、12.9%(18/140)、10.8%(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P>0.05).4月份未检测到感染疫鼠,5、6、7、8、9和10月份的感染率分别为5.6%(4/72)、8.8%(5/57)、12.8%(5/39)、9.8%(5/51)、33.3%(11/33)和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92,P<0.05);黑瞎子岛鼠群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在同一进化支上,相似度为97.1%~99.6%,与澳大利亚的菌株U90865在进化上最为相近,相似度>96.3%.结论 该地区鼠群中已存在钩端螺旋体的感染,所感染钩体在进化上相似,且存在季节性差异,而对宿主的选择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随着人们对药物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监测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联合用药方案被麻醉医生应用于麻醉诱导。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 (Midazolam)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临床麻醉的 ,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将其与异丙酚 (Propofol)伍用复合诱导在临床中使用。本文仅就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复合诱导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1 异丙酚主要的药效学与药代学特性异丙酚起效快 ,维持时间短 ,分布容积大 ,血浆浓度的下降呈三相 ,即快速分布相 (半衰期为 1.5~8min)、代谢相以及慢速再分布相 (半衰期为 5~ 12h)。异丙酚具有较强的脂溶性 …  相似文献   
63.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3个口岸蚊虫种群数量及构成。方法灯诱法。结果在中缅边境3个采样点共采集19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优势种群,致倦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数量较多。结论中缅边境蚊种丰富,优势度较高的三带喙库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媒介,联合开展中缅边境蚊虫和蚊传疾病的监测是双方共同控制传染病传入传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情况。〔方法〕在检疫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类进行虫媒病毒培养分离鉴定。〔结果〕2004~2005年共检测7706只输入性蚊类。在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6个国家的15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935只输入性蚊类体内分离出13株虫媒病毒,其中乙脑病毒8株;甲病毒属病毒5株,平均病毒检出率为1.39%(13株/935只)(自最高1株/19只至最低1株/135只)。此次研究结果为我国首次发现。〔结论〕结果证明输入性蚊类可携带虫媒病毒的事实和风险,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5.
〔目的〕调查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地区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构成和携带病原体的情况。〔方法〕2009年6-7月在黑龙江省黑河、逊克、抚远和饶河口岸地区,以夹夜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取鼠血、肺、肝和肾脏组织。鼠肺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鼠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鼠疫耶尔森菌、土拉弗兰西斯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钩端螺旋体核酸;利用间接血凝法、ELISA、免疫层析方法从鼠血中检测5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结果〕在黑龙江边境4个口岸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163只;捡蚤63匹、螨44只,染蚤率为7.36%,蚤指数为0.39;获得肝、肺和肾脏组织及血液有效样本161份,检出汉坦病毒血清学阳性3份,PCR扩增阳性结果1份;钩端螺旋体血清学阳性2份。鼠疫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土拉菌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中俄边境地区鼠类可能感染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鼠类和鼠传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温度对突变型HPV16-L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37℃、25℃诱导表达突变型HPV16-L1蛋白,SDS-PAGE电冰比较表达产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降低诱导温度对总蛋白量没有明显影响,但目的蛋白量高于常规37℃下的产量。结论:诱导表达时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目的蛋白表达产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一种相思子毒素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方法]根据相思子毒素对半乳糖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采用亲和层析技术将相思子种子中大部分杂质除去;经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去除植物种子中与蛋白毒素并存的凝集素,获得电泳纯度天然相思子毒素纯品。[结果]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重组相思子毒素A链蛋白,经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得到重组相思子毒素A链蛋白抗原。重组抗原免疫大耳白兔、昆明小鼠,采用辛酸一硫酸铵盐析法和亲和层析法纯化兔血清和鼠腹水获得多抗;2种抗体与天然毒索特异性结合的活性效价均为10^6。[结论]抗原、抗体的制备为建立相思子毒索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利用编码微球悬浮芯片技术,探讨直接从"白色粉末"样品中检测鼠疫菌的可行性,为建立快速、敏感、特异、高通量、同时检测多种生物恐怖因子的技术平台奠定基础。方法用抗体包被编码微球作为反应载体,双抗体夹心法为反应模式,建立鼠疫菌F1抗原悬浮芯片检测方法,对"白色粉末"中的鼠疫耶尔森菌进行检测。通过盲样和标准实验室检测评估对现场样品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定量检测鼠疫菌F1抗原的悬浮芯片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0.154~4514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比ELISA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动态检测范围。结论定量检测鼠疫菌的悬浮芯片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地定量检测"白色粉末"中鼠疫菌,在早期识别、快速诊断和应对生物恐怖威胁、传染病暴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