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葛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按随机表随机分葛根治疗组、阿法D3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葛根30克,用煎药机煎汁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阿法D3,每次0.25μg,每日2次。28d为1疗程,观察患者的疼痛VAS、活动能力、腰背静息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VAS、活动能力、腰背静息痛等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VAS、活动能力、腰背静息痛等方面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2.
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相关性和生物转化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测定患者服用环孢素后全血中环孢素及其代谢物浓度,分析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环孢素体内代谢规律.方法:30例肾移植患者口服环孢素后12h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全血浓度,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相关系数,评价相关性.结果:环孢素与去甲环孢素、羟化环孢素及二羟化环孢素的相关性逐步递增,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 1,0.788 7,0.808 4.羟化环孢素浓度与二羟化环孢素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5 1.结论:测定环孢素及其3种代谢产物不仅是延长移植器官在体生存期,避免肝肾性综合体征反应的-种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于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3.
8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种结构相似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对庆大霉素、小诺霉素、西索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威替米星、卡那霉素A和妥布霉素进行多级质谱分析。结果各化合物在二级质谱分析时,均可发生B环与C环之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脱去C环(氨基葡萄糖)的碎片离子m/z 322(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和西索霉素)、m/z 350(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和威替米星)和m/z 324(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在三级质谱分析时,则进一步发生A环(氨基葡萄糖)与B环(脱氧链霉胺)之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A环或B环的碎片离子m/z 163和 m/z 191或m/z 160和m/z 162。 结论通过多级质谱分析可获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子丰富的结构信息,并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快速结构解析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ary leak syndrome,CLS)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38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为试验组,而同时期未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40例CLS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IL-6、TNF-oα均下降,IL-10上升,2组治疗后IL-6、TNF-α、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EVLWI、PVPI均下降,2组治疗后EVL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肺水肿.  相似文献   
205.
作者近期曾诊治1例肝癌患者,现将其家族内4例肝癌病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农民,现年72岁,肝癌、高血压病。曾在河南省安阳肿瘤医院诊治,现住我院治疗。例2:患者之母,农民,1962年66岁死于肝癌、高血压病。生前在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例3:患者之兄,干部,在西安市工作三十余年,1971年54岁死于肝癌。生前在西安医学院诊治例4:患者之弟,干部,在北京市工作三十余年,1985年63岁死于肝癌、高血压病。生前在北京阜外医院诊治。  相似文献   
206.
目的采用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曲马多联合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120例接受PCEA的腹部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T组镇痛液为0.6%曲马多,TM组为0.4%曲马多和0.004%吗啡,TF组为0.4%曲马多和0.000 4%芬太尼。采用相同PCEA参数: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 mL,锁定时间为20 min。结果TM组和TF组在镇痛早期(第4、8和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P值均<0.01);在镇痛终点(第48小时)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组的PCEA按压次数和总用量明显高于TM组和TF组(P<0.01或<0.05)。TF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和TM组(P值均<0.05)。TF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T组和TM组(P值均<0.05)。结论与单用曲马多相比,联合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可取得更佳的镇痛效果,特别在镇痛早期。由于镇痛效果可靠和不良反应少,曲马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是一种值得推荐的PCEA方法。  相似文献   
207.
目的建立复方依那普利片剂中依那普利相关物质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LC MSn)对依那普利的两种相关物质 (依那普利拉及二酮哌嗪 )进行定性分析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UV)对依那普利的 2种相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复方依那普利片剂中的各种物质均实现了有效的分离 ,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 1 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 ,可用于制剂中依那普利的含量测定及相关物质的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208.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利巴韦林的HPLC—MS分析方法,用以测定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舌下含服不同厂家的利巴韦林含片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是否生物等效。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80峭,采集静脉血样,血浆样品去蛋白后用HPLC/MS/MS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测定利巴韦林的线性范围为2~500ng/mL(r^2为0,9944),平均回收率〉90%,日内RSD和日间RSD均〈10%。测得血浆中两种制剂的利巴韦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t1/2、AUC0-72和AUG0→∞分别为:(1.1±0.5)、(1.1±0.4)h,(249±89)、(232±65)ng/mL,(34±11)、(34±11)h,(2828±1215)、(2685±1096)ng·h·mL^-1,(3600±1568)、(3416±1379)ng·h·mL^-1。以AUC0-72计算。利巴韦林含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6±16)%。结论:本方法更简便、准确,灵敏度得到很大提高。两种制剂的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9.
盐酸川芎嗪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和透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盐酸川芎嗪作为模型药物,将阿拉伯胶与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共混,制备了一种微观非均相、宏观均相的经皮给药系统,并考察了非均相结构对药物体外释放及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胶含量为15%时可抑制载药量为5%的贴片中药物析晶,同时增加盐酸川芎嗪的体外释放与裸鼠皮肤的透过量,且阿拉伯胶的加入量对于贴片的黏附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