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4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6年12月对206例血液肿瘤患者施行A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95例,何杰金淋巴瘤(HD)26例,多发性骨髓瘤(MM)16例,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除1例ALL外,205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25例,其中无病存活17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次完全缓解(ALL-CR2)15例,其中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ML-CR1)17,其中无病存活10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再次完全缓解(AML-CR2)12例,其中无病存活5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NHL-CR1)57例,其中无病存活42例,带病存活6例,死亡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再次缓解(NHL-CR2)28例,其中无病存活18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未缓解(NHL-NR)10例,其中无病存活2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5例;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HD-CR1)8例,其中无病存活8例;何杰金淋巴瘤部分缓解(HD-PR)13例,其中无病存活11例,带病存活2例;RE5例,其中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1例;MM16例,其中无病存活5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7例。结论:APBSCT是一种治疗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由于结外恶性淋巴瘤在病理形态、临床表现和自然病史方面与原发于淋巴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很大的差别,使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临床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我科2000-2005年首诊误诊4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3.
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我们分析2002年7月~2006年7月72例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组织谐波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谐波显像技术,观察二维条件下肝癌肿块部位和大小,重点观察边缘及内部回声和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条件下血流信号的走行,分布情况。并与基波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3/44例组织谐波显像能清楚显示肝癌部位和大小,尤其对边缘及内部回声影响显著。并能使彩色多普革血流信号明显增加,能量多普勒对细小血流信号更为敏感。结论 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可明显提高肝癌肿块的显像效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5.
冠心病病人N端前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10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对照组22例非冠心病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同时定量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573±126)ng/L,(276±65)ng/L,(42±23)ng/L,(37±2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NT-proBNP可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铁必复颗粒治疗老年性聋的临床疗效,通过实验探讨该方对肾虚耳聋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老年性聋患者136例,随机分两组,铁必复颗粒组70例(138耳),西药对照组66例(129耳),前者接受铁必复颗粒冲服,后者口服尼莫地平等。实验研究选用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大鼠组,喂标准饲料16W;缺铁大鼠组,采用缺铁饲料喂养8W后,再分成肾虚耳聋组、铁必复颗粒组,肾虚耳聋组继续喂以缺铁饲料8W,铁必复颗粒治疗组喂以添加铁必复颗粒的缺铁饲料8W。取大鼠耳蜗膜性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各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老年性聋患者铁必复颗粒组显效21耳,有效42耳,有效率45.65%;西药对照组有效10耳,有效率7.75%,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研究表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在铁必复颗粒治疗组耳蜗膜性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组和肾虚耳聋组相比,蛋白表达都有上调。铁必复颗粒组出现特异性高表达46kDaprotein、48kDaprotein等尚未命名的蛋白。结论铁必复颗粒治疗老年性聋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耳蜗肌动、肌球、细胞骨架蛋白等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TP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TPF方案治疗5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紫杉醇135mg/m2 d1,DDP 20mg/m2 d1~4,5-FU500 mg/m2 d1~5 CIV 120h,每3周重复;入组患者均完成2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 52例患者中,CR、PR及SD率分别为17.30%(9/52)、50%(26/52)和19.23%(10/52),总有效率(RR)67.3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8.
我院实行医保质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以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状况相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保、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医院是医疗保险的主要载体,国家的医疗保险政策通过医院贯彻实施,同时医疗行为受到医保管理机构监督和管理。国家医保政策对医疗机构行为和医院管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对医院提出了挑战。我院是一所地区级综合二级甲等医院,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分离获得42株解脲支原体并检测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的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3种喹诺酮均敏感1株,41株至少对1种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测序发现上述敏感株和1株耐药株不发生突变,其余40株耐药株gyrA和parC基因发生D112E和(或)S83L突变。结论 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较严重,已不适合作为临床推荐用药,解脲支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化疗所导致肝损害近年越来越受到重视[1].我们采用异甘草酸镁对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化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