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17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尿蛋白测定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亦是判断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程度的一项良好指标.尿蛋白增高可见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亢进、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以及进入尿道的蛋白质非正常代谢.白蛋白尿还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坏的指标,如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这些病变.尿总蛋白测定方法有三氯乙酸法、双缩脲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邻苯三酚红钼法等,其中邻苯三酚红钼法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方法,本室在应用前对该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临床分离、鉴定的肺炎克雷伯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氟喹诺酮的MIC,从中选取10株耐氟喹诺酮的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别为6253、19 bp,经纯化后测序。用琼脂二倍稀释的方法测定5种氟喹诺酮类单独使用及与泵抑制剂CCCP合用后的MIC。结果5株耐氟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的gyrA和parC基因经测序分析,显示gyrA的第83位(TCC→ATC/TTG)均出现了突变,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改变(Ser-83→Ile/Leu)。其中有一株同时也出现了第87位点(GAC→AAC)的改变,氨基酸也由Asp→Asn。parC有4株出现了第80位点突变(AGC→ATC),引起氨基酸由Ser→Ile的改变。MIC测定结果显示,有一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在单用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与CCCP合用后,MIC降低了8~32倍;两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对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所测的MIC降低了32倍和4倍;还有一株对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在使用CCCP前后的MIC降低了4倍。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是肺炎克雷杆菌对氟喹诺酮类产生耐药机制的主要原因,主动外排机制也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 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 /CD8 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24.
适宜性产区能够保障傣族药的品质,然而有关植物类傣族药适宜生态因子及适宜产区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MPGIS)对植物类傣族药进行全国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首次提出了植物类傣族药主要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如年均温8. 6~23. 7℃,年均降水量1 212~1 881 mm,年均日照149. 7~157. 4 W·m-2,主要土壤类型为强淋溶土、冲积土、高活性强酸土等。以179个采样点为基础,通过生态相似性分析得到植物类傣族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巴西、美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云南的西部和南部,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分析傣族药人才匮乏、傣族药资源日益减少、文化传承具有局限性、科学研究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傣族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傣族药资源调研和保护工作、推进傣族药资料古籍的搜集整理、加强傣族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策略促进傣族医药发展。本研究为指导植物类傣族药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引种繁育等提供依据,为高品质傣族药的科学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小鼠骨骼肌力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n=10)和生酮饮食组(n=10),按等能量喂养原则,分别给予两组小鼠标准饲料和生酮饲料4周,每天记录体重和进食量.4周后通过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酮水平;采用负重游泳实验和在体腓肠肌收缩实验评价小鼠运动能力和骨骼肌力量,并测试腓肠...  相似文献   
26.
血液透析(HD)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病因的急、慢性肾功衰竭和某些药物、毒物中毒的治疗。由于复杂的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HD患者内分泌系统常有异常变化。因此,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观察了115例CRF患者HD前后的血清心钠素(ANP),醛固酮(AId)、胰岛素(INS)、  相似文献   
2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约占3%-5%,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则更为少见。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发病见于儿童及成人,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工作中发现1例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CA15-3、CEA在乳腺癌中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A15 3、CEA在乳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对 6 2例乳腺癌患者、2 2例乳腺良性疾病及2 0例正常对照血清CA15 3、CEA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CA15 3、CEA水平在乳腺癌Ⅰ、Ⅱ、Ⅲ期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有逐渐升高趋势 ,在Ⅳ期乳腺癌中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1) ,在远处转移患者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 ,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均P <0 .0 1) ,在不同组织来源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CA15 3、CEA并非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 ,但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在预测乳腺癌转移、复发及监测疗效、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其在乳腺癌中表达无组织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非培养表皮细胞悬液移植(NECS)和毛囊滤泡细胞悬液移植(HFCS)对稳定型白癜风复色显效率。方法 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有关NECS和HFCS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文章质量进行评价以及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6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均为英文文献。其中NECS104例,HFCS99例。结论 目前根据患者选择及显效率更倾向于NECS技术,但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近几年来上海卫生系统配合医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根据上海卫生改革总体部署就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医改决定的配套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