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2篇
  3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60例疗效观察邹清孙旭马林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60例,并与抗生素治疗者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观察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9版)中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RPH)治疗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RPH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以及围术期指标,利用肛门失禁评分量表(Wexner)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的肛门功能,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4±0.29)m L、(8.75±1.29)d、(2.82±0.2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气体、生活方式改变、需衬垫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6.06%,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术在重度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治疗中不仅能取得良好疗效,而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术中所见。结果 CT征象:病变的窦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17例病变窦腔内呈不规则点状或片状钙化影,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口扩大11例,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16例。CT诊断鼻窦炎27例,其中真菌性鼻窦炎23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3例。结论 窦腔内散在点状、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CT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高血压前期亚临床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前期"是指血压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中间阶段,这类患者发生高血压、心血管病及脑卒中的危险均明显增高。目前很多研究证实高血压前期已潜在多种亚临床病变,现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根据囊肿内是否有神经纤维或细胞,骶管囊肿可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又称Tarlov囊肿,Tarlov [1]通过对30例终丝标本研究后首先描述了这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特发性胸椎右侧凸畸形患者行经胸前路手术时不缝合胸膜对主动脉偏移的影响.方法:20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畸形行经胸前路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13例,均为女性患者,平均14.0岁,胸弯Cobb角平均45.1°,术中均缝合胸膜.B组7例,均为女性,平均14.8岁,胸弯Cobb角平均64.6°,术中不缝合胸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及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胸椎T5~T12节段CT扫描,在每个节段测量右侧肋骨头至主动脉后壁的切线与双侧肋骨头连线的夹角(α)、椎管前缘中点与主动脉中心连线和双侧肋骨头连线的夹角(β)、主动脉与椎体间距离(a)以及与左侧肋骨头前缘的垂直距离(b),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后置钉安全角(α)、主动脉相对椎管前缘旋转角(β)较术前增大,在T8、T9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主动脉与椎体间距离(a)减小,主动脉后壁与右侧肋骨头间距离(b)增大,和术前相比在T9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220ml,平均拔管时间6d.B组患者手术后α、β角减小,a值增大、b值减小,所有术后指标的改变在多数节段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350ml,平均拔管时间8d.结论: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经胸前路矫形术时缝合胸膜后主动脉相对椎体向前方偏移并靠近椎体,而不缝合胸膜者主动脉相对椎体向后方偏移并远离椎体,不缝合胸膜可给予前路或后路置钉更大的安全空间.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对同时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例可利用残余的LARS人工韧带进行内侧副韧带增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起应用LARS人工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断裂及前后交叉韧带加内侧副韧带同时断裂患者共8例。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26.1分。均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中3例同时有限切开重建内侧副韧带。结果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3.8个月。其中1例术后出现患膝肿胀疼痛,经抗炎镇痛治疗后好转,其余病例术后无感染、韧带松动、自发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10~120°。终末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平均93.6分。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内侧副韧带可达到膝关节解剖结构重建,有即刻稳定性好、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及疗效。方法30例患者服用黄芪复方,疗程12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临床显效率60%(18/30),总有效率为80%(24/30)。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D8^+T细胞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IFN-γ、IL-4、TNF-α和AChRA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IFN-γ、IL-4、TNF-α和AChRAb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SRS-Schwab Ⅵ级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SRS-Schwab Ⅵ级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的19例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 男8例、女13例, 年龄(39.7±11.2)岁(范围23~58岁)。病因学包括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8例、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11例。影像学测量参数包括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 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 PT)、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 PI)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等。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 SRS-22)评估临床疗效。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  相似文献   
70.
坐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体位。在不同坐位姿势, 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表现显著不同。人体由端坐位过渡到放松坐位时, 胸腰椎后凸增加, 整体脊柱形态趋向C形曲线, 身体重心前移, 骨盆向后旋转。各类人群, 如健康人群、腰痛人群及脊柱侧凸患者等, 立位到坐位的转变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发生独特的变化, 通常表现为矢状位重心前移、骨盆后旋、胸腰椎曲线变平直。对老年患者或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 由于脊柱-骨盆活动度降低, 其立位和坐位间的变化能力较差。临床工作中, 了解患者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有助于为术前规划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系统性回顾2010至2023年发表坐位成像的相关文献, 综述坐位成像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领域的最新进展, 旨在阐述不同坐位姿势时的主要差异, 并总结各群体立-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