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6nm,柱温为室温,自动进样器进样,进样量10μL。结果:白鲜碱在2.505-40.08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1.51%,n=6);黄柏酮在26.12-418.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2.25%,n=6);梣酮在7.540-120.6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2.09%,n=6)。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3.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的概念由Hart和Earle在1973年首先提出[1],该肿瘤是由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恶性肿瘤[2],包括原始神经外胚瘤、尤文肉瘤及Askin瘤.PNET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外周型多见于躯干、四肢和中轴软组织(包括胸壁、脊柱旁和腹膜后腔等),发生于腮腺部位者罕见[3].PENT在临床上较少见且恶性程度极高,预后不良,但报道甚少,发生于腮腺者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腮腺PEN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4.
在厌氧模拟填埋反应器(ASLR)中考察了生活垃圾(MSW)和固化污泥(SS)共处置(MSW∶SS=1∶1、2∶1和1∶2)对恶臭气体(H2S和NH)3、CH4的释放速率以及渗沥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SW∶SS=1∶1、2∶1和1∶2的ASLR,在49 d内的H2S释放速率分别比生活垃圾单独填埋时降低83.8%、96.6%和98.9%。不同比例固化污泥与生活垃圾共处置中,均提高了ASLR的CH4产生速率。在49 d内,生活垃圾单独填埋时渗沥液pH范围为4.0~4.5,而MSW∶SS=1∶1、2∶1和1∶2的ASLR,其pH范围分别为5.82~7.26、5.98~6.21和5.70~7.55。共处置ASLR渗沥液pH的提高,有利于加速填埋体的稳定化进程。共处置ASLR显著增加了渗沥液中NH3-N和TN的浓度,并不同程度上增加VFAs(主要为乙酸和丙酸)的浓度,但对COD和硫酸根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5.
急性腰扭伤,属于中医学之闪腰,岔气范畴。是一种较常见的腰部外伤,临床上以男性多见。其损伤多发生在骶棘肌和腰背筋膜的附着部,若失治或治之不当,易转为慢性,或兼受风、寒、湿邪之侵着而形成腰部慢性痹痛。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针刺疗法,治疗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1979年至1994年在西方国家近段结肠癌发病率(占结直肠癌的20%)增加为30%,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而直肠癌则有下降趋势。有假设认为近段和远段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大肠的近段和远段有不同的胚胎学来源和生物学特征,导致不同肠段具有不同的血供。 此研究分析了只经手术治疗的Dukes B级的结肠癌病人中P53蛋白和Ki-ras基因突变的预后意义,以阐明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不同分子标记,进而将这些特征和临床结局相对应起来。 病人与方法:26例Dukes B级的结直肠癌病人经外科手术,不伴淋巴结转移,并且术前术后均不行化疗和放疗,长期随访直至死亡。P53蛋白用免疫组织生化方法分析。Ki-ras基因突变用单线结构多态性化验进行检测。 结果:在平均67个月的随访中,总的5年生存率约70%。57例病人(47%)的细胞核中发现有P53  相似文献   
57.
孙旭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714+717-714,717
<正>近年,胆道镜因具有应用广、疗效好、安全易行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不仅改善了胆道结石的疗效,而且与腹腔镜联合处理胆总管结石,可发现一些术前未能发现的与结石同时存在的胆总管下段肿瘤,并对其做出明确诊断。2010年10月9日我科为1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术中发现并确诊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处肿瘤。患者女,58岁,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10个月,发作时伴间断发热及寒颤,无皮肤巩膜黄染。5 d前无明显诱因腹痛加重,无发热,来我院门诊就医。B超检查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距肝门4 cm处见多发结石。收入院后行腹腔镜胆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四肢骨折后不同治疗措施对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人四肢骨折患者658例,分别采取手术、无创外固定治疗、止痛制动3种治疗措施,对3组病例伤后第12个月的生存率分为上、下肢骨折分别进行统计。结果:随访骨折后12个月时仍存活635例。在上肢骨折组内的生存数和生存率分别是:手术组139例(97.8%),无创外固定组7例(77.8%),止痛制动组9例(100.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下肢骨折组内的生存数和生存率分别是:手术组435例(97.1%),无创外固定组34例(89.5%),止痛制动组11例(91.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肢骨折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对肢体功能造成影响,但对伤后1年时的生存率无影响;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伤后1年时的生存率,对于不能手术的高龄老人仅止痛制动治疗生存率高于长期卧床行牵引或石膏固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估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完成支具治疗或因侧凸进展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AIS患者142例,初诊时平均年龄为(13.1±1.5)岁,平均主弯Cobb角29.6°±5.4°,平均Risser征为(2.0±1.5)级.定义侧凸畸形进展为末次随访Cobb角大于初诊6°以上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Cobb 角>45°),其余为非进展.根据侧凸进展或需手术治疗的比率来评估支具治疗效果.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支具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平均支具治疗时间为(2.5±1.0)年.按照侧凸进展的定义,进展组为27例(19%),非进展组115例(81%);手术组病例18例(13%),因支具治疗而避免手术病例124例(87%).卡方检验发现侧凸进展组和手术组中以初诊年龄10.0~12.9岁、月经初潮未至、Risser征0~1级、初诊Cobb角>30°以及胸弯型居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经初潮未至(P=0.000)和胸弯型(P=0.012)是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初诊Cobb角>30°(P=0.022)是支具治疗期间因侧凸进展而需手术治疗的另一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支具治疗可有效控制多数AIS患者的侧凸进展,而生长发育状态、侧凸严重程度和侧凸类型是影响支具疗效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bracing treatment for girl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the protocol.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42 girls with AIS who finished standardized bracing treatment from July 2003 to July 2009. These patients had a mean age of 13.1±1.5 years, a mean main curve of 29.6°±5.4°, and a mean Risser grade of 2.0±1.5 before bracing treatment. Curve progression was defined that Cobb angle was greater than 6° compared to bracing initiation or was aggravated to more than 45° (indicative for surgery). The outcomes of bracing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curves of progression or indicative for surgery. Chi-squar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bracing treatment.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bracing treatment averaged 2.5±1.0 years. Twenty-seven girls with curve progression (19%)and 115 girls (81%) with non-progression were found. Final curve which was greater than 45° was found in 18 girls (13%) who need a correction surgery, the remaining 124 girls (87%) had completed bracing treatment and avoided surgery. Chi-squar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curve progression were more common in younger girls with lower Risser grade, with initial larger Cobb angle and with a main thoracic curve patter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found that premenarchal status and a main thoracic curve patter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urve progression despite bracing. While initial Cobb angle which was greater than 30° was the additiona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progression requiring surgery. Conclusion Bracing treatment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curve progression in most girls with AIS. The degree of growth maturity, the pattern and grade of curve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 for brac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鄄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并有2年以上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的32例Lenke 1型AI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双肩水平,其中男6例,女26例,手术时年龄13~19岁,平均14.9岁,上胸弯Cobb角平均为23.7°±8.0°(10°~36°),主胸弯Cobb角平均47.5°±6.9°(40°~62°)。按照上端融合椎不同将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上端融合椎为T3,19例;B组,上端融合椎为T4,13例。A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Risser征、上胸弯及主胸弯柔韧度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上胸弯及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影像学肩关节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RSH)、喙突高度差(CPH)和锁骨角(CA)。结果:A组随访时间2~4.5年,平均3.6±1.3年;B组随访时间2~4.8年,平均3.1±2.1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RSH、CPH及CA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RSH、CPH、CA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胸弯Cobb角及RSH、CPH、CA较术后1年均显著减小(P<0.05),均获得较满意的双肩平衡。结论:对于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 1型AIS患者,上端融合椎为T3或T4对重建术后双肩平衡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对此类患者上端融合至T4即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和满意的双肩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